三门峡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294.45亿元,比2017年增长12.7%。其中,批发业销售额518.21亿元,增长11.5%;零售业销售额659.09亿元,增长13.4%;住宿业营业额24.26亿元,增长12.1%;餐饮业营业额92.90亿元,增长14.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111.51亿元,比2017年增长38.9%。其中,出口总值26.60亿元,增长19.4%;进口总值84.92亿元,增长46.4%。
全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01亿美元,比2017年提高125.6%。实际利用外资11.14亿美元,增长3.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6948万吨,比2017年增长6.0%;公路客运量2277万人,下降0.7%。公路货运周转量186.33亿吨公里,增长10.8%;公路客运周转量11.95亿人公里,增长0.6%。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87.89亿元,比2017年增长133.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05亿元,增长20.6%;电信业务总量81.85亿元,增长15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9万户,比2017年减少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7.3万户,比2017年增加6.2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98.5部,比2017年增加2.6部。
年末全市共有出境旅行社、国内旅行社及分社46家,旅游星级饭店16家,旅游景区(点)27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9处,4A级以上景区(点)14处。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19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307.76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71.9亿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74.12亿元,比2017年增长2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20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84.61亿元,增长11.2%。在主要税种中,国内增值税增长32.4%,个人所得税增长17%,资源税增长54.9%,契税下降23.1%。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3.92亿元,比2017年增长14.8%。各级财政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缩减一般性支出,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全年全市民生支出179.3亿元,增长13.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3.4%,城乡社区事务增长26.4%,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5.6%,科技支出增长31%,保障房支出增长46.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6.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6.63亿元,比年初增加35.7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48.49亿元,比年初增加58.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08.35亿元,比年初增加37.1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1.88亿元,比年初减少10.0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3.78亿元,比年初增加27.1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7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在校学生1.3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1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0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5.65万人。
全市共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4项,交易额2285.82万元。争取和投入市级以上科技资金1624万元。共申请专利1038件,其中发明专利193件;授权690件,其中发明专利64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5件。年内3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有效期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7家企业列入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备案,74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新增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众创空间1个。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97个。
年末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个。全年监督检验工业产品16种323批次,完成锅炉定检62台,电梯定检4976台,压力容器定检813台,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总体受检率达95%以上。
年末全市共有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综合探空雷达1部,国家自动气象观测站4个,国家地面天气站(骨干站)22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17个,交通气象站4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2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6个,气溶胶观测站2个,闪电定位系统2个,三维闪电监测系统1个,GPS/MET站4个,辐射、紫外线监测设备2套。配备有1部车载式移动气象站、4套便携式土壤水分仪和4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应急移动观测系统。共有气象信息服务站42个,气象信息员2055人,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1251个、电子显示屏51个。全年开展增雨(雪)、防雹作业213门次,共发射火箭弹87枚,三七炮弹4281发,五七炮弹27发。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全市所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6个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末全市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6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检验所7个,农村乡(镇)卫生院74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156人,卫生机构床位12168张。
全年共实施全民健身路径40条,建设多功能运动场4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社区健身路径40套、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5套、中央扶贫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套。全年共注册新周期运动员193人。全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2.56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230.80万人,常住人口227.2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29%,比2017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88‰,死亡率为6.34‰,自然增长率为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