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嘉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
(2019年3月8日)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质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
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60.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1.75‰。全年迁入人口4.83万人,迁出人口1.38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9.62‰。
据省统计局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审定,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47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311.9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487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3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2624.4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132.46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53.9:43.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0385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695美元),增长6.3%。
全市财政总收入89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8.55亿元,增长16.8%。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64.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83.6%。“两退两进”等工作持续推进,完成市级以上淘汰项目47项,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3251家。去库存:2018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97.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6%。其中,住宅待售面积98.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去杆杠:201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2.9%。降成本:2018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5.7元。补短板:交通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分别增长33.9%、29.1%。
新动能加快培育成长。新产业增长较快。初步测算,2018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47.19亿元,现价增长13.5%,占GDP比重为7.1%。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时尚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4%、13.9%、13.8%和12.4%(见表1)。新产品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0.6%;新产品产值率41.3%。新业态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818.2亿元,增长25.0%。创新投入较快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2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4%。创新发展活力显现。2018年度,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9.92万户,其中新增企业2.8万户,比上年增长9.5%;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51.55万户,其中企业16.76万户。
二、农业和农村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3.03亿元,同比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121.00万亩,下降8.8%;果用瓜播种面积10.40万亩,下降22.0%;花卉播种面积2.38万亩,增长4.8%,盆栽类园艺销售8701.25万盆,增长171.4%;园林水果产量34.84万吨,增长0.8%。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8.53万头,增长0.8%,肉类总产量8.57万吨,下降9.8%;水产品总产量15.79万吨,增长0.5%。
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特色农业强镇7个,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5条。严格保护好115.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完成提标改造6.4万亩。新创建“嘉田四季”农产品市域公用品牌和“绿秀洲”县(区)域公用品牌,新增省名牌农产品2个、有效期内浙江名牌农产品15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7个、绿色食品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1比率达56.75%。新增绿色农产品基地9700亩,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面积达149.5万亩,占“两区”面积的56%。
全市累计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9个,建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13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累计建成优美庭院示范户20.26万户,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2个、特色精品村75个,精品示范村(3A级景区村庄)28个,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26个,16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初具形象。
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三星以上示范企业10家,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1个、特色点23个。全年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数4322.4万人,同比增幅18.9%,直接营业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幅15.1%。
全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458名,新招收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学员394名。累计培育农创客236名,家庭农场3574家、经营面积43.04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30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387.1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0%。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数5543家,实现增加值1968.14亿元,增长8.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1082.14亿元,增长10.0%;轻工业增加值886.00亿元,增长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9261.25亿元,增长13.5%;利润总额587.84亿元,增长8.5%。其中,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1%。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盈利。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94%,总资产贡献率10.65%,资本保值增值率108.83%,成本费用利润率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