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二)“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进网络理政“六大平台”建设,来电来信诉求解决率87.0%,群众满意率88.8%。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4项,减费15.3亿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新增市场主体54.1万户,比上年增长12.8%,新增注册资本14570.4亿元。
(三)新经济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聚焦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启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成功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举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13家。全年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家,培育新增独角兽企业4家。新兴产品增产增量,城市轨道车辆、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31.6%、21.6%、110.1%。网络零售新业态快速发展,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669.5亿元,增长29.4%。
(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统筹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和“七大共享平台”专项实施方案。落地开工乡村振兴项目49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年末拥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2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841个,家庭农场6841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5.3%。农业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年末共有农产品着名商标513个,其中国家级着名商标33个。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总收入393.9亿元,增长21.5%;农产品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87.8亿元,增长46.3%。
(五)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上市公司纾困帮扶8条,建立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464.7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完成民间投资增长0.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0.4%。年末民营经济市场主体73.7万户,增长32.4%;新登记民营企业18.4万户,增长27.3%。
(六)区域协同
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与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开展“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参加企业480家,达成部门间、区县间合作协议95个,签署投资协议183个,总投资932.1亿元。
三、国民经济各行业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577.0亿元,增长4.8%;林业20.6亿元,增长6.5%;畜牧业254.2亿元,增长1.1%;渔业32.0亿元,增长6.0%。粮食产量230.3万吨,下降0.7%;油料产量37.3万吨,增长1.1%;蔬菜产量575.9万吨,增长5.9%。肉类产量59.4万吨,下降4.3%。
图52014-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粮食播种面积38.3万公顷,下降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5.6万公顷,增长3.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0万公顷,增长0.4%;中药材播种面积1.4万公顷,增长4.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8万公顷,增长5.4%。
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37.2亿千瓦时,增长1.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0%。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66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14.3%,机械产业增长13.9%,汽车产业增长1.0%,石化产业下降14.5%,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增长11.6%,冶金产业增长22.8%,建材产业增长7.8%,轻工行业增长8.9%。
图62014-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9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31.2%、29.6%、19.0%。
表3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饲料
万吨
318.39
-0.3
乳制品
万吨
59.98
15.2
卷烟
亿支
755.19
2.9
白酒
万千升
20.88
49.4
皮革鞋靴
万双
1426.19
-7.4
木质家具
万件
820.78
17.5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