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9-04-14 漯河市统计局
 
301.7
 
19.8
 
#境内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
 
307.2
 
-2.7
 
境内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
 
162.7
 
21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1.2亿元。其中,财产险9.2亿元,寿险34.0亿元,意外伤害险0.8亿元,健康险7.3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9元,比上年增长8.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48元,增长11.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8元,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731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77元,增长14.3%。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1.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保2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6.9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45.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9.3万人,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1.8万人。
 
年末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4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540.3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389.9万元。
 
全年共退出贫困村24个,脱贫人口5041人,圆满完成省定任务。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92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2.78万人,毕业生0.8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59万人,在校生4.74万人,毕业生1.55万人。初中招生3.51万人,在校生9.89万人,毕业生3.05万人。小学招生3.55万人,在校生20.57万人,毕业生3.48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81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申请专利2292件,同比增长23.6%;授权专利1507件,同比增长18.6%。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测检验机构44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3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12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5项,新建计量标准7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
 
年末共有广播电台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3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出版报纸844万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4万卷、1.3万件。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8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5319张。卫生技术人员152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18人,注册护士6330人;按机构分,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9286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21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48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2人。
 
全年全市承办大型体育比赛24次,其中国家级6次、省级6次。全年全市运动员共获亚运会冠军1个,全国冠军11个,金牌63枚,银牌72.5枚,铜牌102.5枚。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3%。初步核算,省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可完成。
 
全市境内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占50%,符合Ⅳ-Ⅴ类标准的占50%。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59.4%,优良天数199天。
 
全年PM10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后),同比降低10微克/立方米,下降8.8%;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后),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下降3.2%;SO2平均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下降13.3%。
 
全年平均气温15.7℃。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7万亩。参加义务植树活动107.4万人次,义务植树数量313.8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35%,绿化覆盖率41.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1平方米。
 
注:
 
1.本公报2018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划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确定。
 
5.高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