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致力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迈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654.47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9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37.53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653.01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9∶50.6∶39.5。人均生产总值45648元。
年末全市总人口399.16万人,常住人口360.94万人。出生人口5.08万人,出生率12.77‰,死亡人口2.78万人,死亡率6.98‰;自然变动净增人口2.3万人,自然增长率5.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1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年末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8%,衣着类价格上涨0.7%,居住类价格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3%。(见表1)
表1: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3
#城市
101.1
农村
101.5
#食品烟酒
101.8
#粮食
98.3
鲜菜
110.8
畜肉
94.9
蛋
112.7
衣着
100.7
居住类
101.4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6
交通和通信
101.9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2
医疗保健
101.9
其他用品和服务
99.8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66亿元,增长13.0%。其中,税收收入67.75亿元,增长12.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9.93亿元,增长19.1%。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32.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0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3.6千公顷,增长0.89%;玉米播种面积146.0千公顷,下降8.1%;蔬菜种植面积59.9千公顷,下降5.93%。
全年粮食产量287.1万吨,比上年下降0.36%。其中:夏粮产量159.1万吨,下降4.02%;秋粮产量128.0万吨,增长4.6%。小麦产量159.1万吨,下降4.02%;玉米产量96.9万吨,下降0.98%;猪、牛、羊肉总产量12.8万吨,增长2.98%,其中猪肉产量10.5万吨,增长4.17%;牛肉产量0.95万吨,下降0.06%,羊肉产量1.32万吨,下降3.7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67.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2%;农用拖拉机7.09万台,增长2.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其中,轻工业下降5.7%,重工业增长10.0%,轻、重工业比例为22.1∶77.9。产品销售率96.6%。
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3%,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36.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9%,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4.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3.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5%,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16.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35.1%。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高成长性制造业比上年下降3.9%。冶金、建材、化学、轻纺、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3.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4.2%。高技术产业增长1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载能行业增长2.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天然原油比上年下降0.85%,天然气下降2.28%,畜肉制品增长40.7%,机制纸及纸板增长2.0%,发电量增长143.4%,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增长3.5%。(见表2)
表2: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