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9-04-23 济南市统计局
9616
 
9.9
 
465
 
2.4
 
转移净收入
 
9664
 
7.2
 
965
 
11.0
 
2018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2]
 
指标
 
单位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家用汽车
 
 
53.7
 
42.2
 
电冰箱(柜)
 
 
103.2
 
97.4
 
洗衣机
 
 
99.3
 
94.6
 
热水器
 
 
101.1
 
87.3
 
空调
 
 
172.8
 
87.2
 
彩色电视机
 
 
106.0
 
114.1
 
照相机
 
 
36.4
 
6.2
 
计算机
 
 
80.6
 
41.5
 
移动电话
 
 
219.5
 
244.9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1.66万,增加27.03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1.54万,增加12.86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8.29万,增加11.10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0.47万,增加32.96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3.97万,增加11.24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4.76万和408.14万。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人均每月596元提高到616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0.90万户、1.33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0.96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4277元提高到4928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53万户、6.43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2.64亿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年6406元;照料护理标准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人员分三种档次,每人每年分别为1968元、3276元、6552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定发展。共有救助管理站1处,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处,救助0.25万人次。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5569.8万元,救助1.59万人次。培训残疾人4802人次,安置残疾人员就业2169人,帮扶救助残疾人投入资金1.4亿元。
 
十三、原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3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66.08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379.2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为6.0:56.3:37.7。人均GDP达到73005元,增长7.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37.90万人,增加0.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7.87万人,增加1.7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3.72%,提高1.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3.9亿元,增长11.5%;利润总额90.4亿元,增长3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73.2亿元,增长8.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亿元,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50.4亿元,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4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01元,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21304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8元,增长8.2%;人均消费支出12263元,增长8.4%。
 
注释:
 
[1]2018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19》为准。根据数据发布统一要求,2018年数据按照济南市、莱芜市两个城市分别发布。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
 
[4]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按照制度要求,涉及新经济增加值指标错年使用2017年数据。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7]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8]技工学校自2017年起统计口径调整为济南市属技工学校。
 
[9]城市建设指标口径为包含两县的整个济南地区。
 
[1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指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与亿元GDP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