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攻坚克难,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行政区域。全市下辖三区四县,10个乡、111个镇、23个街道办事处。在10个乡中,少数民族乡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2018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龙马潭区撤销特兴镇,设立特兴街道办事处;古蔺县撤销桂花乡、黄荆乡,设立桂花镇、黄荆镇,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2.34平方公里【2】。
基层政权组织。年末全市有29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34个居民小组,1336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13099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人口。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56.83万户,户籍总人口509.6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2.19万人,城镇人口207.4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0.70%。市辖区【3】户籍人口152.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39万人,乡村人口34.90万人。迁入人口2.39万人,迁出人口3.80万人。
表12018年末泸州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户、人、%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重
户籍总户数
1568253
—
户籍总人口
5096128
—
按性别:男性
2630524
51.6
女性
2465604
48.4
按年龄:0-17岁
1094845
21.5
18-34岁
1069297
21.0
35-59岁
1913284
37.5
60岁及以上
1018702
20.0
按城乡:城镇人口
2074213
40.7
乡村人口
3021915
59.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2.36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214.1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18.17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46%,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市辖区常住人口147.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0.03万人,乡村人口37.40万人。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各类企业48044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7955户,其中企业法人4650户;私营企业39902户,其中分支机构5666户;外商投资企业187户,其中分支机构129户。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实有个体工商户207203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13135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538户,其中分支机构63户。
经济总量。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94.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5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82.9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621.42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63.0%和31.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4.8、2.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39230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5:53.3:35.2调整为11.2:52.1:36.7。
非公经济【4】。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10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993.25亿元,增长7.7%。民营经济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4.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8.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2.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4.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3.2%。
表22018年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名称
全市
指标名称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8
教育文化和娱乐
1.5
服务价格指数
2.0
医疗保健
2.1
消费品价格指数
1.8
其他用品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