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三个五”战略,加快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启动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中优化,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稳中提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7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7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6410.85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7503.02亿元,增长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1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404美元),比上年增长5.0%。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7:42.5:4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8%和51.3%。
图1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以上年为100,下同),比上年上涨2.1%。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上涨2.0%;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3.7,上涨3.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2.8,上涨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3.5,上涨3.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4.6,上涨4.6%。
表1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上年=100
指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1
102.0
102.3
食品烟酒
101.4
101.6
100.7
其中:粮食
101.1
100.9
101.3
衣着
102.5
102.3
103.0
居住
102.1
101.6
103.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2.3
102.4
102.1
交通和通信
100.8
100.3
102.1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3
102.2
102.5
医疗保健
105.3
105.9
104.1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7
100.4
101.5
全年全省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2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完成税收收入891.71亿元,增长4.4%。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789.59亿元,增长1.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4.10亿元,增长15.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81.22元,增长0.7%;节能环保支出120.79亿元,增长4.9%;教育支出513.82亿元,增长1.1%;住房保障支出124.43亿元,下降2.8%;农林水事务支出537.55亿元,增长3.1%。
二、农业[3]
全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598.16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44.56亿元,下降8.4%;牧业增加值494.08亿元,增长2.5%;渔业增加值23.91亿元,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4.09亿元,增长2.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0.0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61万公顷。其中,稻谷83.97万公顷,增加1.89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3.15万公顷,增加6.75万公顷;豆类种植面积34.35万公顷,增加1.4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08万公顷,减少12.79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633.00万吨。其中,玉米产量2799.88万吨,单产6616.80公斤/公顷;水稻产量646.32万吨,单产7696.96公斤/公顷。
图32014—2018年粮食总产量
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1.7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26.99万吨;牛肉产量40.66万吨;羊肉产量4.62万吨;禽肉产量79.43万吨。禽蛋产量117.11万吨。生牛奶产量38.8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870.4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1570.42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