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5-10 大同市统计局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7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90.2公里/百平方公里。民用航空航线19条。大同云冈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成功争取大西、大乌高铁列入国家“八横八纵”交通网络。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68.9万辆,比上年增长2.4%。其中,新注册汽车5.4万辆,下降14.3%;个人汽车60.2万辆,增长7.9%。年末载客汽车保有量55.7万辆,比上年增长8.8%。其中,个人载客汽车53.2万辆,增长8.6%。年末轿车保有量37.6万辆,比上年增长9.6%。其中,个人轿车36.4万辆,增长9.3%。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1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2.4亿元,增长85.2%;邮政业务总量3.7亿元,下降5.5%。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447.4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0.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17.02万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4G用户达到254.83万户,比上年增长34.5%。全市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78.27万户,比上年增长8.6%。全市邮政局所146个,邮路总长度3754公里。订销报纸3932万份,增长5.5%;订销杂志142万份,下降6.4%;国内函件48万件,下降24.2%。国内包裹137万件,增长52.2%。
 
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6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16.9亿元,增长28.4%。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691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4%;接待入境旅游者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外汇收入48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税收收入88.7亿元,增长21.7%,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11.2%;企业所得税增长57.1%;个人所得税增长1.5%;资源税增长17.3%。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9.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7.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5.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5.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79.5亿元,比年初增加183.5亿元,比年初增长6.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78.2亿元,比年初增加134.1亿元,比年初增长10.8%。
 
年末全市共有注册保险机构41家。全年全市保费收入65.0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5.4亿元,下降4.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9.6亿元,增长4.0%。全年全市累计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0.3亿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0.0亿元,下降18.5%;财产险业务赔款10.3亿元,同比下降12.7%。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共完成国家申请专利2235件。其中,发明专利843件,实用新型专利1290件,外观设计专利102件。全市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181件。其中,发明专利119件,实用新型专利991件,外观设计专利7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2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2家。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5909人,在校生人数19152人。其中,职业高中招生4075人,在校生人数13562人。全市基础教育招生人数11.09万人,在校生人数41.26万人。其中,初中中学招生人数3.18万人,在校生人数8.8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数1.84万人,在校生数5.95万人。
 
年末全市获得资质认定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20家。全年监督抽查194家企业74种230批次的产品。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9.92万台件。全市有气象台站8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7个。防雹、增雨累计收益面积1.5万平方公里,增雨量2.3亿立方米。全市有卫星云图接收站8个。全年全市降水量437毫米,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无霜期148天。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11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2个,档案馆13个。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1个,中波发射台1座,微波站8座,有线电视网1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9.1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57%,有线电视用户34.4万户。古都灯会、第四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成功举办。
 
全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237个,床位21108张。其中,医院122个,卫生院1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14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34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511人,注册护士920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18人;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273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59人。
 
全市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中(竞技体育组)获得88枚金牌、87枚银牌、99枚铜牌;在群体项目比赛中,获得14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全市组织了全民健身活动200多项。在白登山万龙滑雪场启动了2018-2019年山西省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系列活动。成功承办了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全国百城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成功举行了摩天岭长城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中国青少年自行车U系列赛暨全国青少年冠军赛、第三届中国大同大型徒步“走长城”、全国徒步大会(大同站)5·19全国联动日暨大同第二届环文瀛湖健步走活动、首届中国·大同AMC国际航空模型节等赛事。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288天,全省排名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8。
 
全年全市主城区新增供热面积402万平方米,实际集中供热面积6663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达100%。天然气用户65万户,城市气化率98.7%。城市供水管网889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62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9.7%,水质合格率100%;市本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生活污水83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3%;中水回用1800万立方米,中水回用率22%。市区日处理生活垃圾110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