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20-07-27 防城港市统计局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85元,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2元,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15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19元,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0%。
 
年末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9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7.63万人。
 
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0.58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2.92万人,比上年增加0.49万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15亿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70亿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含社会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五保村)128个,其中社会福利院6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114张,收养各类人员600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659公顷。年末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3.76公顷。全市森林面积41.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9%。年末建成区面积70.5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73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04平方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1.20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99.8%,城市燃气普及率99.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排水管道长度109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4.25公里,增长10.5%。城市道路长度629.93公里。建成区绿地率35.4%。人均城市道路面积30.9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48平方米。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天数达344天,达标率为94.2%。
 
全年共发生火灾137起,直接财产损失629.19万元。全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7起。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含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死亡30人,比上年减少17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99起,比上年增加90起,造成118人死亡、78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3.24万元。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人,比上年减少0.03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7.54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防城港市统计年鉴(2020)》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指标的2018年数据进行了修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项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4]常住人口指在防城港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防城港市、外出防城港市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采用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调查出来的广西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
 
[6]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情况将由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再公布。
 
[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包含农业用车。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防城港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登记失业人数、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各类金融机构数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防城海关;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投资促进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水路运输数据来自市航务管理处;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来自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防城港分局;民用汽车保有量、户籍人口、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剧场、文化馆、博物馆、文物保护点、图书、电视发射台、转播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线广播电视农村用户、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普通高等教育数据来自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科研、引进农业新品种、研制开发工业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业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发明专利受理量、授权量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数据来自民政局;造林面积、森林面积、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建成区面积、供水、燃气、生活垃圾、排水管道、城市道路、建成区绿地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火灾数据来自市消防救援支队;各类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