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20-06-24 丹东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3%。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增长7%;乡村零售额增长9.4%。分规模看,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0.1%;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长8.7%。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增长7.1%;餐饮收入额增长9.8%。
 
在236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6.6亿元,比上年下降2%;汽车类零售额14.3亿元,下降12.8%;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9.3亿元,下降9.4%;粮油、食品类零售额6亿元,增长18.3%;饮料类零售额0.8亿元,增长6.6%;烟酒类零售额1.4亿元,增长12.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1.8亿元,增长1.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8亿元,增长9.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亿元,增长21.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3亿元,下降14.2%;化妆品类零售额1.2亿元,增长9.7%。
 
六、对外经济贸易
 
201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4.2亿元,占全省比重2.1%,比上年增长3.6%。其中,出口总额132.3亿元,占全省比重4.2%,增长3.9%;进口总额21.9亿元,占全省比重0.5%,增长1.7%。
 
在出口总额中,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84.8亿元,增长1.7%;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17.8亿元,增长26.9%;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除外)出口15.3亿元,增长23%;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2.8亿元,增长1.3%;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1.6亿元,增长1%。分商品类型看,机电设备出口28.9亿元,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21.1亿元,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出口9.7亿元,化工产品出口6.5亿元,植物产品出口5.1亿元。
 
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527万美元,增长1.6倍。全年实有三资企业投资总额151.6万美元,年末实有三资企业实有386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247.6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货运量7462万吨,比上年增长3%;铁路货运量1775.1万吨,增长11.3%;水运货运量338.1万吨,增长33.4%;民航货运量0.07万吨,增长50.9%。全年公路客运量3618万人,下降2.4%;铁路丹东站旅客发送量495.1万人,增长2.6%;水运客运量45.3万人,下降44.7%;民航客运量25.9万人,增长2.1倍。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669万吨,下降43.7%。集装箱39.8万标箱,下降56.2%。
 
丹东机场2019年共有在飞航线7条,分别为丹东-北京航线、丹东-上海(浦东)-深圳航线、丹东-青岛-上海(虹桥)航线、丹东-烟台-上海(虹桥),丹东-扬州-丽江航线,丹东-青岛航线,丹东-烟台-温州航线,共7条国内航线。机场全年航班起降架次为2024架次,比上年增长1.9倍;机场旅客吞吐量25.9万人次,增长2.1倍(受机场改扩建施工影响,2018年5月20日至2019年1月29日期间停航)。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8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0公里,高级及次高级公路总里程778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4.7万辆,比上年增长9.8%。其中,载客汽车28.7万辆,载货汽车5.6万辆,其它汽车0.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汽车总量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0.7万辆,比上年增长10.8%。年末汽车驾驶员68.8万人,比上年增长14.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6.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7亿元。函件97.2万件,订销报纸累计份数1972万份,订销杂志累计份数114万份。全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运送快递2646.9万件,其中同城409.1万件,异地2235.4万件,国际及港澳台2.4万件;实现业务收入3.7亿元。城乡固定电话用户45.6万户,下降8.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7.5万户,下降1.3%。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2.1万户,增长5.7%。
 
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12.2%,接待入境游客增长2.2%,创汇增长0.2%,旅游总收入增长15.3%。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7处,其中,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17处,1A级1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全市拥有星级饭店34家,旅行社119家。
 
八、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4%。八大类商品呈“七涨一降”态势。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上涨6.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居第二位,上涨3.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和医疗保健类、分别上涨3.6%、2.2%、0.7%、0.2%和0.1%;唯一下降的类别为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4%。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增长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与上年持平。
 
九、财政、税收
 
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90.5亿元,比上年下降7.8%。
 
据快报数统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1亿元,增长2.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49.9亿元,下降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6.4%。其中,增值税税收收入19.8亿元,下降13.5%;企业所得税8.7亿元,增长3.7%;个人所得税1.4亿元,下降35.2%;资源税1.1亿元,增长12.8%。非税性收入完成25.2亿元,增长29.9%。
 
全年财政支出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1亿元,增长8.8%。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亿元,增长12.7%;公共安全支出11.6亿元,增长3.4%;教育支出29.5亿元,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0.7亿元,下降2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1亿元,下降3.4%;卫生健康支出17.7亿元,增长16.5%;农林水事务支出30.3亿元,增长9.5%;城乡社区支出20.6亿元,增长41.6%。
 
十、金融、证券和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