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277处,教职人员798名(不含散居道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02.83万人,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出生人口37981人,出生率7.60‰;死亡人口32074人,死亡率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6.9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9.15万人,比上年增长0.26%,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8.2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7.10%。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47元,比上年增长8.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15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74元,比上年增长9.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40元,比上年增长7.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433元,比上年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26元,比上年增长7.3%。
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退休人数)达到370.49万人,净增缴费人数12.47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74.78万人,扩面15.90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31.1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3.16万人。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6.52万人,扩面12.66万人。市区月低保标准提高至960元。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万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74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31亿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4.06万人次,支付救助金7840.32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5082人次,发放救助金1675.33万元。全市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17222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6567套,基本建成4797套。
全年累计抽检监测各类食品4.65万批次,每千人抽检率达7.08批次,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8.15%。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053.41公顷,比上年减少6.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673.73公顷,房地产用地661.05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718.63公顷。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50.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563.31亿千瓦时,增长2.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3.83亿千瓦时,增长0.1%。
年末全市水资源总量21.1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4.0%。预计全年总用水量27.2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3%,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2%,工业用水(开式火电用水以耗水计)减少0.3%,农业用水增长0.002%,生态补水增长0.3%。
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上年下降4.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2.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功能区昼间和夜间噪声达标率分别为91.4%和73.4%。
年内市区新增绿地面积222公顷,预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3%。
全年发生各类事故463起,死亡27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23人/亿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企业登记、质检、食品安全、专利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茶叶、水果、水产品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海关;利用外资、外包、外经数据来自商务局;车辆、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火车站;民航运输数据来自苏南机场集团;轨道交通数据来自地铁集团;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各通信公司;城市信息化数据来自工信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保险数据来自保险协会;证券数据来自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局;人才数据来自组织部;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档案数据来自档案史志馆;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体育数据来自体育局;宗教数据来自民宗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民政局;医疗救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国家优抚补助数据来自退役军人事务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住建局;用地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资源数据来自水利局;电力消耗数据来自供电公司;环保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绿化数据来自市政和园林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