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丽江市统计局2022年2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丽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丽江成功召开了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议,明确了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得到了省委省政府最大支持,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族人民群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7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2%,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25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94.52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293.73亿元,增长7.8%。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4%、34.7%和49.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2.8和4.1个百分点。
图12017-2021年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image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32.3﹕52.6调整为14.4﹕34.1﹕51.5。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7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4%,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3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GDP的比重55.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0.5%。
图22017年、2019年、2021年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对比图
image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1.70亿元,同比增收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54亿元,同比增收2.3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年税收收入完成28.01亿元,增长2.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5%。其中,增值税13.05亿元,下降2.3%;企业所得税1.28亿元,增长16.9%。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7.53亿元,增长1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8.5%。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7.64亿元,同比减支7.96亿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5亿元,下降9.4%;教育支出29.10亿元,下降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0亿元,下降3.6%;卫生健康支出20.23亿元,增长4.1%;城乡社区支出10.14亿元,增长24.0%;农林水支出29.45亿元,下降14.2%。
图32017-2021年丽江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image
全年全市物价水平温和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1.9%,衣着类下降2.9%,居住类下降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医疗保健类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2.5%。
表12021年丽江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指标
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9.9
二.衣着
97.1
一.食品烟酒
98.1
三.居住
99.2
其中:粮食
98.2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7
鲜菜
98.3
五.交通和通信
103.2
蓄肉
83.8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0
水产品
112.5
七.医疗保健
100.2
蛋
102.1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97.5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3.75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2万亩,产量50.88万吨,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73万吨,增长0.9%;园林水果60.8万吨,增长35.1%;中药材产量4.29万吨,下降2.2%;花卉产量1285.95万枝,增长55.7%;茶叶产量0.11万吨,增长9.2%。全年生猪出栏108.67万头,增长21.1%;牛出栏8.61万头,增长2.8%;羊出栏70.13万只,增长2.6%;家禽出栏351.9万只,下降9.0%。
图42017-2021年丽江市农业总产值及增速
image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一.粮食
万吨
50.88
0.9
四.烤烟
吨
29604.59
-1.6
二.油料
吨
11588.81
3.1
五.茶叶
吨
1140.68
9.2
#花生
吨
1363.21
-18.9
六.园林水果
吨
607728.03
35.1
油菜籽
吨
8375.06
7.3
七.蔬菜及食用菌
吨
337307.09
0.9
三.甘蔗
吨
12939.50
12.9
八.生猪(出栏)
万头
108.67
21.1
表22021年丽江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股份制企业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6%,制造业增长2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分行业看,单晶硅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2%;电力生产行业增长5.1%;水泥生产行业增长7.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9%;医药制造业增长20.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4户,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3%,税金总额同比下降10.0%。
图52017-2021年丽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image
表3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3.65
7.9
洗煤
万吨
9.42
2.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01.55
-4.3
自来水
万吨
3588.1
6.3
铜
吨
199.7
-86.9
水泥
万吨
373.7
-4.1
年末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在库建筑业企业116户,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4.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1%。全年新增施工项目206个,增长60.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增长110.2%。全年建设项目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7.0%,国内贷款资金下降-32.1%,自筹资金增长55.2%。全年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4.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2.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3%。
图62017-2021年丽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image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8.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住宅投资55.28亿元,下降3.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07.7万平方米,增长18.6%。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0.32万平方米,下降21.5%。房屋竣工面积63.1万平方米,增长60.3%。商品房销售面积76.77万平方米,增长0.5%。商品房销售额51.65亿元,增长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2.63万平方米,下降8.1%。其中,住宅11.24万平方米,增长20.8%;商业营业用房9.5万平方米,下降8.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4.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4.16亿元,比上年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171.34亿元,比上年增长4.7%;餐费收入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图72017-2021年丽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image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4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出口53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5%;进口86万美元,下降45.6%。外商投资企业新设立报告13家,比上年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6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40.7%。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97个。其中,在建项目67个,完工项目30个。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3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2%。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5%。
六、交通、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29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2%,旅客周转量140480万人公里,增长14.02%;公路货运量4302万吨,增长2.02%,货物周转量692860万吨公里,增长22.68%。丽江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422.0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6.2%;货邮吞吐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26.8%。泸沽湖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7.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08%,货邮吞吐量0.12万吨,比上年增长59.5%。
年未全市汽车保有量23.1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比上年末增长6.05%。其中,非营运小型载客汽车18.03万辆,增长6.9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7亿元,增长21.5%;电信业务总量12.13亿元,增长24.92%。订销报纸累计1575.24万份,下降8.2%;订销杂志累计47.85万份,下降0.21%;函件9.12万件,下降8.98%;快递业务总量1203.09万件,增长19.9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6万户,增长26.3%;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7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27.18万户,增长10.6%。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05.94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25.44万户;年末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8.81万户,比上年增加3.9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13.85万户(含无线上网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增加4.64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7.21亿元,比年初增加41.45亿元,增长5.14%;各项贷款余额为691.58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9亿元,增长17.24%。
表42021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
年末数
增长(%)
指标
年末数
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847.21
5.14
#短期贷款
83.15
23.17
其中:住户存款
521.22
5.48
其中:消费贷款
39.69
30.32
非金融企业存款
128.28
-1.41
#中长期贷款
226.63
10.06
各项贷款余额
691.58
17.24
其中:消费贷款
147.97
13.02
住户贷款
309.78
13.30
企(事)业单位贷款
381.79
20.64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5.37亿元,比上年下降2.33%。赔付金额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财产险公司综合赔付率65.99%,比上年提高9.58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满期给付金额0.37亿元,比上年下降21.91%。退保率2.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小学在校人数91880人,初中在校人数39698人,普通高中在校人数24544人,全日制中职在校人数5919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66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340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317人。在校残疾儿童665人。全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7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85%,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42%。
表52021年丽江市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在校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高等教育
26616
8458
6098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17832
6.47
5733
9.26
4204
4.55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8784
8.35
2725
-16.46
1894
18.75
中职学生
6035
-8.07
1868
-26.02
1944
-2.70
#全日制中职
5919
-7.40
1752
-25.51
1771
-11.36
#非全日制中职
116
-32.95
116
-32.95
173
100.00
高中
24544
0.93
8445
-3.92
7485
3.66
初中
39698
-1.37
13555
6.89
13898
-5.02
普通小学
91880
1.00
15113
-6.54
13856
8.33
全年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7项,有1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全市专利授权数388件,同比下降11.42%。发明专利有效量158件,同比增长17.91%。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6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管所6个。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74%和99.78%。广播电视台(转播台)45座,有线电视实际用户34095户。
全年共举办市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3次、县(区)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6次。全年丽江市运动员在全省各项比赛中获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5枚。
年末全市共有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535个。其中,综合医院6个、中医医院3个、专科医院1个、急救中心1个、急救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采供血机构1个、血防站1个、皮防站1个、乡镇卫生院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村卫生室428个、卫生所4个、医务室11个。
年末全市有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康复医院1个、门诊部1个。实有病床位数148张,拥有卫生技术员118人。
年末有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295个。其中,私立医院26个,实有病床位数1261张,拥有卫生技术员1232人;个体诊所25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81人;门诊部16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9人。全年婴儿死亡率4.98‰,孕产妇死亡率28.71/100万,住院分娩率99.96%,新法接生率达到99.96%。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3.81万人(城镇户籍人口35.07万人)。出生人数1.20万人,出生率9.69‰;死亡人数0.96万人,死亡率7.74‰。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5元,比上年增长10.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91元,比上年增加3369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5元,比上年增加1425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191元,比上年增加2468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02元,比上年增加1278元,增长11.3%。
图82017-2021年丽江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image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9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237人,比上年减少3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3%,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410人,比上年增加5650人。其中,参保职工127129人,比上年增加477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6281人,比上年增加87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5905人,比上年增加2573人。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8.19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征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8.68亿元,比上年增长61.67%;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5.44亿元,增长80.37%;征缴失业保险费0.39亿元,增长60.59%。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09101人,比上年增加4816人。征缴工伤保险费0.26亿元,比上年增长95.03%。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46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097.64万元,增长52.9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5万人,比上年减少0.2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6698.02万元,减少0.003%。全年发放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资金5764.25万元。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7个,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2024张,收养各类人员527人。年末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7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6亿元,下达省市福彩公益金4030.6万元。
慈善部门接受社会捐赠298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51.3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2.9%。城市道路长度341.71公里,比上年增长4.7%。建城区绿地面积1768.47公顷,比上年增长3.46%。建成区绿地率35.16%,比上年提高5.52个百分点。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20.2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99.6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98.76%,比上年提高2.9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4.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85万亩、封山育林25.9万亩、森林经营13.29万亩。管护森林面积2422.82万亩。
全年环保投资完成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0%。项目环评执行率100%。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0.001万吨,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0.002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6.9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3起,比上年减少2起,下降8%。安全生产事故死亡31人,比上年增加4人,上升15%。其中,工矿商贸发生5起,死亡5人;道路交通事故8起,下降50%,死亡人数12人,比上年下降33%。
注释:
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或预计数,正式年报统计数据以《丽江统计年鉴2021》为准,对比数为上年年报数。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粮食总产量由国家统计局丽江调查队提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城镇和农村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丽江调查队提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通过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取得的,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丽江调查队提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住户在调查期间内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和用于服务性消费的支出,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支出。根据用途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根据来源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现金消费支出、实物消费支出(含自产自用、来自单位、来自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本公报指标数据除市统计局数据外,其余由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广电局、市投资促进局、市邮政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统计局丽江调查队、中国人民银行丽江中心支行、丽江机场、泸沽湖机场、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银保监分局等单位和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