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一四五”发展思路为统领,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工作保障机制,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力进取,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6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6.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66.1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34.9亿元,增长6.3%。人均GDP达37080元,比上年增长7.3%。[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5:28.4:59.1调整为11.8:29.2:59.0。高技术制造业[3]实现增加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3.0%。
202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52.5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09人,出生率为3.73‰,比上年下降1.0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706人,死亡率为5.03‰,比上年下降8.2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0‰,比上年上升7.12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0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314人,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25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八大类指标呈四涨一平三降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3.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下降1.6%,医疗保健类价格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3.3%。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138.6万吨,比上年增产2.6%。其中,玉米产量93.6万吨;水稻产量42.3万吨。蔬菜总产量23.7万吨,比上年增产5.4%。
全年牛出栏总量达6.9万头,比上年增长5.8%;生猪出栏总量达31.2万头,增长11.7%;家禽出栏总量达2685.7万只,增长28.9%;羊出栏总量达4.6万只,增长11.9%。猪肉产量2.6万吨,增长14.8%;牛肉产量1.2万吨,增长11.7%;羊肉产量566吨,增长11.9%;禽蛋产量2.7万吨,下降3.0%;牛奶产量1983吨,下降5.6%。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35.0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中,大中型拖拉机1019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668台。农村用电量达25907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2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3.8亿元,增长10.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增长11.3%。
分行业来看,医药、食品、冶金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6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2%。其中,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47.4亿元;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18.6亿元;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3.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1.7%、20.3%、4.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4.9亿元,比上年增长62.0%。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其中,三大支柱行业实现利润31.4亿元,增长14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医药、食品和冶金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82.6亿元,增长28.0%。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实现工程结算收入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实现利税总额3.2亿元,比上年下降23.1%;建筑施工面积20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3%;竣工面积7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
四、服务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0亿元,比上年增长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3.1%;金融业增加值40.0亿元,增长2.1%;房地产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3.9%。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2376.9万吨,其中,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732.2万吨,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1644.7万吨;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08.9万人,其中,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42.6万人,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666.3万人。
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735.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6.1公里,二级公路847.7公里,三级公路1153.0公里,四级公路3548.5公里。高速公路达426.2公里。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载客汽车达19.2万辆,增长7.3%;载货汽车达2.4万辆,增长9.1%。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6亿元,增长12.2%。在邮政业务中,快递服务业务总量3.0亿元,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总量1813.7万元;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2亿元,增长13.6%。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5.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59.6万户。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3.4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04.2部。全市互联网用户达42.8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7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7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2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5.0亿元,增长16.4%。投资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10个,完成投资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5.7亿元,比上年下降2.1%。从支柱行业看,冶金行业完成投资4587万元,增长2.3%;医药行业完成投资13.8亿元,下降4.2%;食品行业完成投资1.1亿元,下降69.8%。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4亿元,比上年下降29.9%。其中,住宅投资 20.0亿元,下降33.9%。商品房销售面积6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7%。其中,销售住宅55.8万平方米,下降16.3%。商品房空置面积8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0%。商品房销售额31.2亿元,比上年下降36.5%。
七、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4.0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实现进口总额7.42亿元,增长22.4%;实现出口总额6.58亿元,增长78.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8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3.8% 。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24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5.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4.3亿元,增长0.9%;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74.3亿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8亿元,增长9.6%;教育支出26.1亿元,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9亿元,下降54.5%;卫生健康支出13.0亿元,下降23.3%;节能环保支出2.6亿元,下降38.2%;公共安全支出7.7亿元,下降2.0%;农林水支出19.0亿元,下降30.5%;城乡社区支出23.8亿元,增长20.9%;交通运输支出10.1亿元,下降16.7%;住房保障支出8.0亿元,下降1.1%。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86.8亿元,比年初增加99.9亿元。其中,活期存款326.2亿元,比年初减少9.2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815.5亿元,比年初增加111.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8.0亿元,比年初增加5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59.2亿元, 比年初增加45.0亿元。
年末全市已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26家,全年保费收入35.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寿险收入27.8亿元,下降2.5%;财产险收入7.4亿元,下降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