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七台河市统计局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任务,坚持打好“三个硬仗”,努力克服农业严重受灾和小煤矿关停整顿等困难的影响,全年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为“十五”计划创造了良好开端。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速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9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05元,比上年增长7.1%。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4:48.6:39.0调整为12.1:47.6:40.3。

招商引资上项目成果显著,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全年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资金18.3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全年共引进项目656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三型”项目20个、1000万元以上的13个。通过招商引资,全年形成工业固定资产2.3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立市经济、主体经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全年非国有经济实现税收1.40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天隆、双叶、美华等一批非国有大户企业开始做强做大。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万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进口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1%;出口112万美元,增长100.1%。实际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3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倍。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53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盘活闲置资产5.96亿元,7360名职工受到妥善安置。工业企业基本实现退出国有的目标,特别是市煤矿、北岗矿改制成功,标志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煤炭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速度缓慢;招商引资的质量还不够高,缺少立市的大项目。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获得好收成。在全市173.2万亩播种面积中,粮豆薯面积122.3万亩,经济作物23.3万亩,蔬菜瓜类27.6万亩,粮、经、菜瓜类比例由上年74:12:14调至71:13:16。粮食在大灾之年,实现总产量33.73万吨,比上年增长2.6%,夺得平年偏丰的好收成。分品种看,四大粮食作物呈“两增两减”趋势,玉米和小麦产量分别增长6.2%和9.7%、大豆和水稻产量分别下降11.9%和0.7%。在经济作物中,烤烟和甜菜产量分别增长23.8%和33.3%,油料、亚麻产量分别下降24.3%和47.6%。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22.0%。

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7.6%。畜牧业总产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农业总产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88万吨,比上年增长2.3%;禽蛋产量1.67万吨,增长3.2%;大牲畜年末存栏9.41万头,与上年持平;猪、羊、家禽年末存栏分别比上年增长2.3%、4.8%和1.0%。

林业、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林业产值0.57亿元,比上年下降3.4%,完成造林面积2754公顷。渔业产值实现0.1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910吨,比上年增长6.7%。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按现价计算);营业收入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利润总额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交税金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拥有大中小型农用拖拉机1.14万台,与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折纯)1.39万吨,比上年下降1.3%。机动脱粒机1267台,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幅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幅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从区域来看,规模以上市区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七煤公司实现9.5亿元,与上年持平;勃利县实现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0%。从国有和非国有来看,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0.3%。从煤与非煤来看,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增加值完成10.73亿元,比上年下降0.5%;非煤工业增加值完成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产量1457万吨,比上年增长6.4%;洗煤714.80万吨,增长1.1%;焦炭26.50万吨,增长35.7%,发电量4.36亿度,增长31.2%,化肥2.29万吨,增长26.7%。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地方工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8.9,比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构成中的七项经济指标,总资产贡献率2.6%,增长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1.2%,增长45.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2.6%,下降1.0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0.73次,加快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0.6%,增长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368元/人,下降6.6%;产品销售率98.8%,增长6.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2%,其中利润总额-1414万元,比上年减亏6961万元;税金1.88亿元,增长18.7%。扭亏增盈成效显著。纳入全省扭亏增盈考核范围的52户地方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203.80万元,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建筑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幅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税金1097万元,增长27.2%。施工房屋面积30.83万平方米,增长52.7%。房屋竣工面积19.96万平方米,增长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