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2011年,全县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为1294万元,同比增长41.4%。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3项。全年有3个国家级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1个省级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全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桃园罐头)并通过认定;申报省民营科技企业1家并通过认定;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1家并通过认定;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4项并通过认定。 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全县专利申请33件,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发明专利3件,增长50%,实用新型专利30件,增长130.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家,拥有图书藏量5.03万册,电影院1家,网吧17家,歌舞娱乐厅10家,音像制品经营7家,图书出租经营10家,打字复印12家,印刷厂3家。县图书馆、文化馆均成功入选国家三级馆。当年新建成农家书屋35家。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认真组织做好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了民俗演出、元宵灯谜会竞猜、县“两会”专题文艺汇演、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积极参加省市文化活动,组织节目参加市“闹元宵赏民俗”活动、“党旗印黄山”庆七一文艺演出、市龙舟赛和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幕式等活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春节前后组织文艺演出、书法爱好者下乡为群众写对联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县农村电影放映队常年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红色电影展映月”活动,全年到乡镇村、社区广场等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40场。 文化产业强力推进。2011年,我县宏村秀里影视村的古村落、古水口园林已经建设营业,并于9月成功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建设古黟桃花园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重点发展创意互动体验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村落、营造诗意栖居桃花园、3D创意互动展示馆、高端体验精品会所群等项目;引进城市花园卡拉OK厅;编报《古黟桃花源动漫产业园》、《徽州三雕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小石徽雕培训传承基地》等项目争取省文化强省建设补助资金,强力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201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9床,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99床。卫生机构人员数2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8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8人;注册护士78人。全年婴儿死亡率为0.431%,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59%,与上年持平。产妇住院分娩比率继续保持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全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74689人,比上年增加1860人,参合率为98.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全年享受新农合就诊补偿85762人次。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11年,我县举行黟县体育总会成立大会,县文体科普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全面开展竞技、群众体育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暨“西递?宏村杯”2011全国山地车冠军赛(第六站)、第二届黟县徒步露营大会。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名列“2011年度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2011年,全县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编制完成了《黟县“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出台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建成省、市级生态村1个,市级绿色社区1个。我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农村面源污染、截污工程、企业污染整治、河道综合整治。认真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超额完成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20.45吨,氨氮(NH3-N)15吨、二氧化硫(SO2)2.33吨、氮氧化物(NOX)0.54吨的目标。扎实抓好环境监察和管理工作,全年完成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出境水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水质监测,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企业30余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家,并对我县重金属企业进行了关停整治,确保了我县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1年,我县突出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全年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50余场次,举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班11期,培训1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30余场次,参加演练人数1100余人。2011年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并未随着亿元GDP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也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6起,死亡6人;工矿商贸事故1起,死亡1人。安全生产主要考核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1年末,全县户籍户数35408户,年末人口95505人,其中:农业人口75110人,非农人口20395人;当年全县出生622人,人口出生率为6.50‰,比上年下降1.03个千分点;当年死亡455人,死亡率为4.76‰,比上年下降4.5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5‰,比上年上升3.51个千分点。全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5427人,比上年增加1407人。2011年全县平均人口为95623人,比上年减少233人。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11591元,增长21.4%,经营性收入2814元,增长14.4%;财产性收入151元,增长9.2%,转移性收入4819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346元,增长15.9%。其中,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文教服务支出分别增长24.0%、47.7%、39.0%、17.4%和13.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2%,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4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1平方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201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07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75元,增长24.3%。其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和居住分别增长11.3%、-9.6%、20.5%和105%。全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1%,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