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3 黄山市黟县统计局

2011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开放兴县、旅游强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县域经济迈向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我县生产总值(GDP)完成1895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1374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1907万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完成67350万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66242万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8.1:45.6:36.3调整为今年的16.5:48.5:35.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982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2863美元。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2011年,全县36项民生工程涉及扶贫解困、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建设、文化体育等领域,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11232.4万元,资金拨付率为118.8%;完成当年民生工程投资11136.7万元,投资计划完成率为117.8%,惠及全县城乡居民近9.6万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3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52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355人。帮助特困人员再就业217人。开展免费再就业培训410人,创业培训240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1224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完成54439万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20579万元,增长4.0%;林业产值13442万元,增长5.8%;牧业产值17464万元,增长2.0%;渔业产值234万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20万元,增长7.6%。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7.5:24.0:33.2:0.4:4.9调整为今年的37.8:24.7:32.1:0.4:5.0。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874公顷,同比下降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062公顷,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2816公顷,下降1.6%;蔬菜种植面积1418公顷,增长0.6%。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其中:粮食总产量28666吨,增长2.8%;油料产量3752吨,增长6.2%;茶叶产量1482吨,增长9.1%;蔬菜产量19681吨,增长1.6%;药材产量95吨,增长2.2%;瓜果产量1456吨,下降12.9%;糖料产量700吨,下降0.4%;水果产量2103吨,增长11.3%;肉类总产量5151吨,增长2.4%;蚕茧产量1842吨,增长2.2%;禽蛋产量654吨,增长1.6%;水产品产量266吨,增长8.1%。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共实现产值12.24亿元,增长42.6%,实现利税2721万元,增长18.4%。全年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累计达101家。(注3)

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1年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9805万元,比上年增加3606万元,增长58.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5224千瓦,同比增长5.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274吨,同比增长9.4%,农村用电量1343万千瓦小时,增长1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向好。2011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7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占GDP比重35.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2%。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879万元,增长22.4%(注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达到26家,同比增加6家。企业产值全年超5000万元的企业共有15家,超亿元的企业共有4家。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8.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8.7%;从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0.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3.6%,外商企业增加值增长24.2%,其它经济增加值增长28.7%。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轴承785万套,增长5.4%;罐头4254吨,增长52.9%;白厂丝691吨,增长19.4%;纤维板7291平方米,增长220.3%;捻线丝338吨,增长3.6%。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243.28%,同比提高39.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868万元,增长47.4%;实现利税13239万元,增长212.3%;实现利润总额8227万元,增长341.1%。

建筑业稳定发展。2011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557万元,比上年增长10.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949万元,增长61.4%,实现利润总额155万元,增长593.8%。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新城区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共完成投资额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9.9%,超额完成计划24个百分点;政务新区周边地块开发完成投资8100万元,增长189%;漳河整治及滨河景观带建设完成投资4350万元,增长27.9%。2011年,全县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4.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公共绿地面积达30.6公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015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注5)。其中:城镇投资182532万元,增长13.7%,农村投资19024万元,增长337.6%。

投资结构调整改善,投资效果得到提升。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5.3:47.3:47.4调整为今年的7.3、45.0:47.7。全年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4645万元、90698万元和96213万元。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899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4.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全年投资效果系数为15.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建降销好。受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影响,我县房地产业投资增幅回落,全年完成开发投资38666万元,下降21.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87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14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8776万元,增长39.7%。

重点工程推进力度加大。2011年县“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文体科普中心项目、东方红灌区节水灌溉配套改造工程、西递商贸区、公安指挥中心、烟草公司综合楼、城东新区安置房、黟县碧阳小学迁址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电脑绣花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等,其中: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增长113.3%;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2亿元,增长12.9%,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当年一批项目完工交付生产使用:赛宏农村公路、应急灯具、汽缸套生产、溪泓饮品、针织袜业、继电器生产、精密机械铸造、生活垃圾处理场、粮食产业园、柯村箬岭古徽道旅游开发、惠民家园四期、棚户区改造等等。对上争取力度加大,全年累计争取国债项目32个,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中央及省补项目资金4698.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