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17 荆州市统计局

五、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商业结构调整,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有效地改善了消费环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城乡电网改造有效改善了居民消费环境,农村电价调整有效刺激了农民家电消费需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9.0亿元,增长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增长11.6%,餐饮业增长14.0%。电脑、移动电话、摩托车等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城市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汽车、住房消费的增加预示着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已为期不远。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据荆州海关统计,全市出口总额187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9%,增长速度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进出口总额258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5%。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0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9.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86.6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9.2亿人公里。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610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095公里。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275万吨。邮电业务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市本地电话总数89.9万部,增长15.9%;移动电话90.73万部,增长35.5%;国际互联网用户5.9万户,增长51.9%。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使全市信息化步伐加快。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3%。全市财政支出34.8亿元,增长16.3%。

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大幅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83.0亿元和288.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6.3亿元和2.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96.0亿元,比年初增加45.5亿元,增长18.2%。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8.8%和15.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2.3亿元,下降1.8%。

八、教育、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5.9万人、16.2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47.0万人和48.6万人。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一费制”全面推行。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2004年普通中专招生数、在校学生分别为8845人、1762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0.9%和8.9%;高等教育规模逐渐扩大,“荆州大学城”建设进展顺利,长江大学各类在册学生达到7.6万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年末有医疗机构446个,卫生事业人数22085人,各类病床12424张。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3项,比2003年增加4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66项,比2003年增加6项。全市有15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比2003年增加5项。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比2003年增加9家。组织评审科技奖励项目65项;组织科技成果鉴定33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有3个高新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7项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1项列入省火炬计划,10项列入省新产品计划,11项列入省重点攻关计划,项目总投资1.96亿元。全年申请国家专利215项。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全年中心城区完成基本设施投资3.13亿元,城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9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城市供水管道长度695.0公里,用气普及率72.3%,污水处理率39.8%,城区绿地率25.3%,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0台,营运线路网长度193公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投入,有效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总人口636.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6%,人口出生率7.0‰,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2.5‰。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单位从业人员平均报酬9045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增长20.0%,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246元,增长21.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由上年38.9%降到38.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52.9%下降到50.2%。在食品消费结构中,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奶及奶制品、鲜果、蔬菜、蛋类、水产品消费量明显上升。

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31台,比上年增加4台;移动电话99部,增加15部;摩托车27辆、空调器71台、热水器77台,分别比上年增加3辆、4台、和1台;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41部、拥有彩电69台、摩托车29辆,分别比上年增加16部、16台、10辆,健身器材等高档消费品开始进入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2004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中高档乐器6件、健身器材4套。

居民住宅面积不断扩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43平方米,比上年提高了1.25平方米,住宅装饰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所增加,住房结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其中楼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比重分别为45.0%和49.5%。农村自来水、电力供应条件不断改善,电话普及率大幅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社保基金收入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社会保障覆盖面比上年明显扩大。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46.0万人,年末全市有27.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25.9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8万人和14.2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户数7.5万户,达到15.7万人,比上年减少6.5%,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9526万元,比上年增长3.4%。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