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45.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264.62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债券成交额216.95万亿元,下降12.3%;股票成交额40.32万亿元,下降21.1%。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6113.96亿元,比上年减少19.3%;发行公司债17780.87亿元,增长19.0%。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14069只,比上年末增加1850只。其中,股票1494只,增加54只。
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81.5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9.3%。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6.12万亿元,增长6.2%。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1262.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0.66万亿元,增长9.2%。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05.79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82.10亿元,增长20.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23.69亿元,下降25.4%。全年保险赔付支出581.56亿元,增长5.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71.62亿元,增长16.2%;寿险给付207.93亿元,下降12.3%;健康险赔款给付82.20亿元,增长30.8%;意外险赔款支出19.81亿元,增长30.5%。
七、对外经济
全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85317.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进口36403.1亿元,增长8.8%;出口48913.9亿元,增长6.9%。全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40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进口26965.19亿元,增长9.2%;出口37099.10亿元,增长6.0%。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40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进口20343.08亿元,增长6.4%;出口13666.85亿元,增长4.2%(见表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42.0%。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4635.49亿元,增长3.3%;出口2432.99亿元,增长4.5%;对美国进口1935.18亿元,下降6.6%;出口3134.44亿元,下降0.4%;对东盟进口2525.88亿元,下降4.4%;出口1696.06亿元,增长6.3%;对日本进口2377.44亿元,增长6.8%;出口1417.74亿元,增长8.3%(见表1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建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货物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达到20.6%。


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597项,比上年增长41.7%;合同金额469.37亿美元,增长16.8%;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73亿美元,增长1.7%。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7.84亿美元,增长1.2倍,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10.3%;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54.55亿美元,下降4.3%,占比为89.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沪投资合同金额占全市比重达10.9%。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2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67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88家;投资性公司360家;外资研发中心44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8家;投资性公司15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
全年备案和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792项,比上年增长30.3%;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168.7亿美元,增长57.0%。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19亿美元,增长9.6%;实际完成营业额75.4亿美元,下降24.1%;派出人员8764人次,下降37.0%。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9808人次,下降48.2%。
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项目1032个,总展出面积1879.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300个,展出面积1415.30万平方米,增长6.5%;国内展览会项目732个,展出面积464.25万平方米,增长5.3%。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17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年来,先后推进实施了1.0版、2.0版、3.0版等三个总体方案,按照“三区一堡”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投资环境逐步优化。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经过多轮修订完善,负面清单由190条缩减到45条,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并且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向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和近400个国家级开发区复制推广。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作用逐步发挥。目前,浦东新区企业在新加坡、捷克等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近200个项目,中方投资额达46.8亿美元。
贸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进出口通关无纸化率达95.6%。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覆盖23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超过27万家,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20亿元。
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拓展,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成为境外融资、结售汇便利化等许多重要金融改革的基础。截至12月底,累计开立FT账户13.6万个,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255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占全市35.3%;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4826亿元,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