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重点领域突破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协同加快推进,津雄城际纳入国家规划,京滨、京唐铁路加快建设,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前期工作提速推进,京秦高速冀津连接线开通,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开工,天津港与曹妃甸港首条环渤海内支线开通。对来津北京牌照小型、微型客车限行实行同城化管理,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公交和地铁线路。京津冀(天津)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挂牌运营,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13846.04亿元,增长9.2%,其中来自京冀的货物比重达到30.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产业对接协作继续深化,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西青电子城数据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不断强化,出台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区域大气、水、土壤协同治理不断深化。
十、新经济
新产业加速成长。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快于全市工业2.0个百分点,占比13.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1%,占比21.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2%、11.9%和12.2%,利润率分别达到8.5%、7.3%和7.5%。
新产品产量增势较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1倍,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分别增长94.3%和20.0%,集成电路圆片、锂离子电池、电子元件和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44.1%、23.7%、22.8%和12.4%。
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8年,快递业务量5.76亿件,增长14.7%。新零售加快布局,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苏宁小店、便利蜂、小麦铺、京东X无人超市等新零售便利店迅速兴起,京东7FRESH、绿地G-Super、宝燕到家等新零售生鲜超市落户开业,全国首家京东X未来餐厅在天津生态城开门迎客。
十一、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载体功能持续提升。地铁建设提速,地铁5、6号线通车运营,1号线东延线完成跑图测试,李楼、双林两站开通试运营,全市地铁通车线路增加到6条,运营总里程达到220公里。城市交通路网持续完善,整修城市道路49条190万平方米,光荣道等主干道路通车,新开优化公交线路95条,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15.05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4.08亿人次,增长15.9%。新建提升北宁、天津湾等8座城市公园,全市最大的城市公园水西公园建成开放。新建改造公厕375座。截至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62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62公里。
公用事业发展取得实效。完成水气热旧管网改造230公里,实施208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71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连续第三年提前启动集中供热。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持续推进,解放南路海绵城市PPP项目开工。全社会用电量861.44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1.62亿千瓦时。
十二、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建改扩建112所幼儿园,完成300所义务教育学校第三轮现代化标准建设,我市成为国家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市。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2所,普通中学536所,小学879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48万人,在校生6.81万人,毕业生1.72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5.27万人,在校生52.33万人,毕业生13.8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3.45万人,在校生11.22万人,毕业生3.7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4.61万人,在校生44.01万人,毕业生12.94万人。小学招生12.73万人,在校生67.32万人,毕业生9.89万人。幼儿园2223所,在园幼儿26.29万人。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全面创新改革向纵深拓展,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建设。全市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际合作奖1项,自然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数2331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9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2项。“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算原型机研制成功,12英寸半导体硅单晶体打破国际垄断,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再创新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38家,科技领军企业达到55家,新认定市级“杀手锏”和重点新产品279项。启动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备案25家市级众创空间,新认定2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年受理专利申请9.90万件;专利授权5.4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626件;年末有效专利16.8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21万件。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1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1315项,合同成交额725亿元,增长10.2%;技术交易额553亿元,增长11.3%。
引才步伐明显加快。“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人才13.3万人,其中技能型、资格型人才4.7万人,一批顶尖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汇聚天津。在津院士37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0个,年末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339个,新进站博士后394人。
十三、卫生、文化和体育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全市所有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医联体建设,组建10个专业的专科医联体。“天津健康体育云平台”上线启动,动态监测市民体质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提升,签约失能老人4.3万人,入户服务22.5万人次。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6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66个。卫生机构床位6.8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4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0万人,注册护士3.94万人。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三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2万余张。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电视剧《换了人间》全国热播。建成区级公共图书馆分馆100个,基层服务点900个,举办各类展览464个,接待观众899万人次。截至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3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65个,公共图书馆29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44个。全市影院共计101家,银幕总数684块,座位数超过10万个;全年城市电影实现票房收入8.82亿元(含服务费),放映场次超过130万场,观影人次超过2500余万人次。全年出版图书9200万册,杂志2692万册,报纸3.21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