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现代化鹤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18.0亿元,比上年增长4.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5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591.6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31.3:23.8:44.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5%、27.4%和56.1%。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个、1.1个和2.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299元,增长5.5%。
人口。全市户籍总人口512.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8.7万人;城镇人口19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60人,出生率为2.9‰;死亡人口29526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8%(以上年同期为100,下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8%。消费品价格上涨2.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衣着价格上涨2.4%,居住价格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424.8亿元,增长0.1%;林业产值10.4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347.0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14.9亿元,增长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4亿元,增长5.0%。
粮食产量。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3675.6万亩,粮食总产量231.7亿斤,比上年下降6.3%。其中,稻谷55.5亿斤,下降6.9%;玉米138.0亿斤,下降13.7%;大豆35.1亿斤,增长47.5%。
经济作物。全市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106.1万亩,比上年增长14.8%。油料1855.7吨,下降31.8%;生麻47514.9吨,增长38.2%;糖料177668.6吨,增长11.3%;蔬菜及食用菌695623.5吨,下降4.2%;瓜果类147621.6吨,下降20.6%。
畜牧业。全年肥猪出栏427.9万头,比上年增长4.8%;牛出栏73.8万头,增长2.7%;羊出栏320.2万只,增长1.6%;禽出栏4636.7万只,下降1.9%。猪肉产量35.0万吨,增长4.7%;牛肉产量12.0万吨,增长4.6%;羊肉产量5.5万吨,增长1.7%。生奶产量143.9万吨,增长12.9%;禽蛋产量21.3万吨,增长19.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下降1.5%,重工业增长13.4%。按行业分,装备工业增长37.5%,食品工业下降0.5%,冶金工业下降1.6%,能源工业下降18.7%,医药工业下降16.8%,石化工业下降7.0%,林木建材工业下降17.6%,其他工业增长9.9%。
工业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4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0.9亿元,增长4.8%;利润总额65.4亿元,下降26.9%;资产合计2174.1亿元,增长23.1%;流动资产合计1292.5亿元,增长43.9%。
产品产量。全年重点监测的7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0种产品产量增长。原材料类产品中,烧碱增长4.9%;精炼铜增长6.2%;硫酸增长16.4%。装备类产品中,石油钻井设备增长19.1%;铁路货车增长38.8%;金属轧制设备增长44.2%。在消费类产品中,饲料添加剂增长1.1倍;食品添加剂增长57.3%;冷冻蔬菜增长44.1%;饲料增长17.7%。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企业298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28.1亿元,增长39.2%;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72.2亿元,增长14.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4%,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8.2%。第一产业下降7.6%;第二产业下降5.4%,其中,工业下降5.4%;第三产业增长4.7%。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55.5亿元,比上年下降22.1%。其中,住宅投资45.7亿元,下降21.7%,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2.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1.3万平方米,下降36.0%;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067元/平方米,下降4.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8亿元,比上年下降2.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8.0亿元,下降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9亿元,下降2.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5.5亿元,增长0.3%;商品零售296.3亿元,下降3.1%。
商品零售。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3.9%;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1%;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6.8%;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9%;烟酒类商品零售额下降6.8%;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2.5%。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92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3%。新设立外资企业10户。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出口总额54.1亿元,增长32.1%;进口总额38.6亿元,增长51.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市道路运输车辆74993辆。其中,客运1045辆,货运61407辆,出租车12541辆。全年共完成货运量8807.72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1352.7万吨,公路货运量7455.0万吨,航空货运量0.02万吨。完成客运量879.9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320.1万人次,公路客运量534.6万人次,航空客运量25.2万人次。
邮政电信。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5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5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1.0亿元。
旅游。2022年末,A级及以上景区51个,比上年增长4.0%,其中,4A级以上景区10个。全市共接待游客1973万人次,增长5.5%,实现旅游收入128.2亿元,增长5.5%。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财政总收入1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3亿元,自然口径增长15.1%。财政总支出614.4亿元,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7.7亿元,增长11.1%。
金融市场。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5.1亿元,比年初增长14.7%。住户存款2756.6亿元,增长17.0%。其中,活期存款848.1亿元,增长12.5%;定期及其他存款1908.5亿元,增长19.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99.3亿元,增长7.9%。住户贷款460.6亿元,增长4.8%。其中,短期贷款144.5亿元,增长19.6%;中长期贷款316.1亿元,下降0.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2022年末,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4项,科技成果验收316项,全年认定技术合同503项。
教育事业。全市学校1247所,教职工44040人,在校学生412979人,毕业生125049人。其中,高中教职工6296人,在校学生70155人,毕业生22858人;初中教职工16500人,在校学生97200人,毕业生35763人;小学教职工10631人,在校学生142624人,毕业生3232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2022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单位49个。其中,图书馆1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6个,博物馆17个。文物保护单位190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45个,市县级133个。
卫生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96个。其中,医院14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9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9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编制数33011张,实有35857张。卫生技术人员39917人,其中,执业医师10125人。
体育事业。全市500座以上的体育馆5个,500座以上的体育场8个,体育社团131个,等级运动员164人。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牌18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2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9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0元,增长4.1%。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62.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41.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9.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含离退休)381.9万人。
养老产业。全市养老机构252个。其中,公办22个,养老床位7661个,民办230个,养老床位23706个;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38个;乡镇敬老院9个,入住老人1472人。
十二、环境保护
园林绿化。全市园林绿化面积5672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3.3%。公园26个,公园面积1291公顷。
自然保护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3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5.9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25.11万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0.30万公顷。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本公报中对外经济、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养老、环保等数据来自部门统计,农业部分数据和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