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04-18 丹东市统计局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2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遏止经济下滑,全市经济实现稳定发展。

一、经济总量

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32.6亿元,下降5.6%;第三产业增加值473.3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为20.7:26.1:5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730元,比上年增长2.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万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85.3:14.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7.4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增长1.7%,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继2015年后,连续八年跨越100万吨的台阶。其中,玉米产量75.1万吨,增长0.9%;稻谷产量39.0万吨,增长3.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1万吨,下降16.4%;烟草产量0.3万吨,下降15.7%;水果(含瓜果类)产量49.8万吨,下降1.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9万吨,增长0.8%;草莓产量25.8万吨,增长11.0%;板栗产量12.5万吨,增长2.4%。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肉类总产量47.5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猪肉产量5.3万吨,下降10.8%;牛羊肉产量0.6万吨,增长10.0%;禽肉产量41.6万吨,增长8.3%。全年禽蛋产量17.5万吨,增长8.2%。其中,鸡蛋产量17.0万吨,增长11.0%。牛奶产量4.5万吨,增长0.8%。猪年末存栏53.4万头,下降6.4%;牛年末存栏8.1万头,增长6.0%;羊年末存栏23.4万只,下降4.6%;家禽存栏4899.8万只,下降7.4%。

全年水产品产量69.4万吨,增长4.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2.7万吨,下降0.5%;海水产品产量56.7万吨,增长5.3%。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157.9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4.8万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1%。工业用电量69.5亿千瓦时,下降8.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7户。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4%;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22.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下降11.1%;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16.1%。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77.6%。

全市涉及的33个行业大类中,共有12个保持增长,增长面为36.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1%,总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的11.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3.0%,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的8.6%;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增长8.7%,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占全市的8.4%。在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冷冻水产品产量13.3万吨,比上年下降0.2%;生产服装3338万件,下降10.5%;生产饲料117.4万吨,下降8.7%;石墨及碳素制品13.8万吨,增长8.4%;电子元件80433万只,下降1.5%;金属切削机床1176台,增长0.5%;汽车0.2万辆,下降48.9%;焦炭45.7万吨,下降10.4%。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808.2亿元,负债总计499.3亿元,资产负债率61.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利润总额22.1亿元,下降11.5%;亏损企业亏损额21.6亿元,增长19.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 97.3%;完成出口交货值 77.9亿元,增长9.6%。成本费用利润率3.7%。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5亿元,比上年下降11.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9.8亿元,下降10.4%;安装工程产值6.6亿元,下降26%。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29.6亿元,下降12.8%;房屋施工面积281万平方米,下降6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4.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8.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5%。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占比28%,在工业投资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9%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3%。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为10.5:28:61.5。在全部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4.1%。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共有建设项目770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52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19.7%,实现投资比上年增长3.6%,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额的30.9%。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7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12.6%。重大项目中,丹东华孚鸭绿江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源厂易地改扩建工程、东唐(辽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水渣超细微粉一期项目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9.3%;非国有经济投资下降10.2%。在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民间投资下降4.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3.9%。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9%。房屋施工面积914.7万平方米,下降14.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24.9万平方米,下降13.1%。房屋竣工面积75.3万平方米,下降18.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9.2万平方米,下降26.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9.5万平方米,下降46.1%。商品房销售额54.9亿元,下降45.9%。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09.5万平方米,下降8.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8亿元,比上年下降7.8%。分经营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22.3亿元,下降8.1%;乡村实现零售额42.6亿元,下降6.2%。分规模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85.4亿元,下降6.0%;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179.4亿元,下降9.6%。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236.1亿元,下降7.1%;餐饮收入额28.7亿元,下降12.9%。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3%;汽车类零售额19.0亿元,下降13.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2.9亿元,下降28.3%;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5亿元,增长32.2%;饮料类零售额0.6亿元,增长7.3%;烟酒类零售额0.9亿元,增长4.0%;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0.6亿元,下降0.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0亿元,下降21.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4.1亿元,增长12.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5亿元,增长1.9%;化妆品类零售额0.5亿元,下降29.8%。

六、对外经济贸易

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出口总额134.3亿元,占全省比重3.7%,增长28%;进口总额23.8亿元,占全省比重0.6%,增长12.9%。

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商务部口径75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7%。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实有三资企业356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337.2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5175万吨,比上年增长4.8%;水运货运量366万吨,增长4.0%;民航货运量0.053万吨,下降3.5%。公路客运量446万人,下降48.2%;铁路丹东站旅客发送量95.2万人,下降65.2%;水运客运量13万人,下降55.7%;民航客运量6.88万人,下降71.7%。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381万吨,下降18.7%。集装箱18.6万标箱,下降8.1%。

丹东机场2022年共执行国内航线8条,分别为丹东-北京航线、丹东-上海(浦东)-深圳航线、丹东-烟台-上海(虹桥)航线、丹东-威海-上海(虹桥)航线、丹东-日照-上海(浦东)航线、丹东-青岛航线、丹东-烟台-成都(天府)航线及丹东-南京货运包机航线,其中丹东-南京货运包机航线为丹东机场首次开通全货包机航线。机场全年航班起降架次为866架次,旅客吞吐量6.88万人次。

2022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9920.3公里(不含高速公路),高级及次高级公路总里程9250.5公里。

截至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3.7万辆,比上年下降1.8%。其中,载客汽车35.5万辆,载货汽车6.3万辆,摩托车11.1万辆,挂车0.6万辆。汽车总量中,非营运汽车保有量51.2万辆,下降1.7%。年末机动车驾驶员73.2万人,增长0.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8亿元。函件32.0万件,订销报纸累计份数1975.5万份,订销杂志累计份数108.6万份。全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运送快递3696.3万件,其中同城254.3万件,异地3440.2万件,国际及港澳台1.8万件;实现业务收入4.5亿元。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9.5万户,增长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2.5万户,增长2.6%。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6.0万户,增长4.2%。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20处,1A级景区1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有2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市级自然保护区9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5家,旅行社122家。

八、市场价格

202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5%。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1.7%、0.4%、0.3%、5.9%、0.6%、0.5%、1.6%;衣着类下降0.3%。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九、财政、税收

2022年,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62.8亿元,比上年下降30.3%,减收27.4亿元。

据快报数统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14.2亿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1.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7.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6%。其中,增值税收入10.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8.8%;企业所得税4.5亿元,下降25.2%;个人所得税1.4亿元,下降2.3%;房产税2.8亿元,下降12.3%。非税性收入30.2亿元,增长3.7%。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财政支出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1.5亿元,增长16.7%。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2亿元,增长12.1%;公共安全支出13.3亿元,增长12.8%;教育支出32.9亿元,增长14.9%;科学技术支出0.49亿元,增长1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7亿元,增长17.1%;卫生健康支出22.3亿元,增长47.1%;农林水事务支出31.2亿元,增长43.9%;城乡社区支出17.9亿元,下降19.2%。

十、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2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8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占GDP的比重为10.1%,占服务业比重为18.9%。全市金融业纳税7.3亿元,下降28.6%,占全市比重11.7%。银行业完成4.7亿元,证券业完成633万元,保险业完成2.5亿元。

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95.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住户存款2736.6亿元,增长11.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80.5亿元,增长2.6%。其中:中长期贷款738.7亿元,增长6.1%。

 丹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市上市(挂牌)企业7户,主板1户,新三板1户,上股交3户、辽股交2户。10户企业推荐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

全市金融(类金融)机构共有157家,其中:银行机构28家、保险公司45家(财险20家、寿险25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6家、小贷公司25家、担保机构24家、典当公司18家、基金公司1家;分支网点近900个,其中银行机构网点600个、从业人员8752人,基本实现村镇(乡)全覆盖。

年末全社会保险承保额35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财产险保额31098.1亿元,增长50.1%;人身险保额4853.2亿元,下降28.7%。全年财产险和人身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52.6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0亿元,增长11.6%;人身险保费收入36.6亿元,下降2.8%。全地区保险理赔支出金额17.0亿元,下降7.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8.1亿元,下降9.5%;人身险赔付支出8.88亿元,下降5.5%。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件,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59件,比上年增长3.7%。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1家。按可比口径,技术合同成交额4.45亿元,增长10.1%。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4所,拥有教职工28175人,其中专任教师22148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241693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0108人,高中在校生33986人,初中在校生41794人,小学在校生86333人,幼儿园在校生42011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145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431人,工读学校在校生7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普高)73.7%。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01个。其中,艺术事业机构2个,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92个。艺术事业机构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中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4个。

年末全市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5套,全年播出时间35065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电视台自办节目5套,电视全年播出时间33568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7230公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202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27个。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82个,妇幼保健院(所)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数)19167张,比上年增长2.9%。其中,医院15364张,增长4.7%;卫生院3217张,下降0.5%。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613人,增长5.3%。其中,执业医师6119人,增长3.7%;助理医师1008人,增长10%;注册护士7841人,增长8.3%。全市共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参加省以上竞赛5次,夺得省以上奖牌2.5枚。其中金牌1.5枚,铜牌1枚。举办县级各项单项比赛23项次。承办国家级赛事1项,举办市级群众健身活动 10项。安放健身路径80套。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02元,名义增长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2元,名义增长3.4%,实际增长1.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69。

全年城镇实名登记失业人员16934人,比上年下降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510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13亿元,增长8.7%;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54亿元,增长19.4%。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3.3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在职参保人数56.07万人,下降0.6%;离退休参保人数57.18万人,增长1.45%。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58.4亿元,增长11.4%。全年发放养老金182.8亿元,增长5.6%。发放养老金离退休人数57.18万人,增长1.45%。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2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征缴医疗保险基金20.5亿元,比上年下降9.3%;支出医疗保险基金19.5亿元,下降4.1%。全年城镇居民征缴医保基金12.3亿元,增长2.5%;支出医保基金12.6亿元,增长10.5%。

2022年,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140个,共有床位10654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6571人。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05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701.24万元。

2022年,全市城乡共有低保户4.37万户,比上年减少0.2%。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2万户,农村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3.2万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5.97万人,减少1.8%。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63万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34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2亿元,增加8.8%。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1.24亿元,减少0.8%;农村发放保障金1.96亿元,增加16%。

十四、能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1.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0.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0.6万吨标准煤,下降24.2%。

2022年末,丹东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645.0公里,道路总面积1173.6万平方米。市区内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664辆,运营线路86条(含支线),运营线路总长度1918.3公里。

全市城市自来水管长度115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5173万吨,比上年下降0.9%;用水普及率100%。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540里,煤气供气总量4354万立方米,上升2%;天然气管道长度334.4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1695.4万立方米,下降13.6%;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286吨,下降4%。煤气用户26.4万户,天然气用户9.8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2.0万户。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比上年增加11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7.5%。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5微克/立方米,下降10.7%;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41微克/立方米。

十五、地区人口

根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2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4.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12.9万人,女性人口114.3万人;男女人口比例99:100。全年迁入人口0.5万人,迁出人口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553人,人口出生率3.75‰;死亡人口21727人,死亡率9.52‰,人口自然增长率-5.77‰。

根据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21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46%;农村人口64.6万人,占30.54%。


注释: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柴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汽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电动机动力指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其他机械动力指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规上工业企业,社零额限上、限下相关数据为可比口径。

[9]规模以上服务业分三个统计范围:

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10]货物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的货物运量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11]旅客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12]机动车保有量:指报告期末,按照《机动车注册登记工作规范》,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注册登记领有机动车车辆牌照的全部汽车数量。机动车保有量统计的主要分类:根据汽车类型分为汽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电车、拖拉机。

[13]邮电业务总量由于计算口径发生变化,与上年不可比。

[14]移动电话用户:指报告期末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

[15]年末互联网用户不包括有线电视公司用户。

[1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于政策调整,自2019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7]按照国家财政部最新核算要求,将财政收入中2022年和2021年同期新老政策留抵退税金额返加到收入中,计算报告同口径增长率,以便更加准确反映经济财政运行实际情况。

[18]在职参保人数指社会从业人员。

[1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20]支出失业保险基金中含还贷付息。

[21]城市建设相关数据为城市建成区数据。

[22]因公交有车辆报废,导致车辆数量减少。

[23]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24]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25]关于社区服务中心指标在2020年民政统计指标新规定中重新定义为:乡镇街道层面建立的具有一定服务管理功能的社区服务机构。

[2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数据、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三资企业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公路运输、港口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丹东机场;铁路发送旅客数据来自铁路丹东站;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交警支队;进出口、交通货运量、水运货运量、邮政业务数据、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省反馈;税收收入来自市税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发展局、中国人民银行丹东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专利数据、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营运线路等数据来自市公交公司;城市供水情况来自市水务集团;供气及绿化状况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