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咸宁经济社会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罕见汛情以及严峻复杂形势的多重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勠力同心,克难奋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打赢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全市经济在一季度暂停后,二季度奋起直追,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复苏向好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为“十四五”开好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202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24.67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49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628.72亿元,下降8.3%;第三产业增加值678.45亿元,下降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41.2:44.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境内幕阜山绿色产业带(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地区生产总值444.44亿元,比上年下降5.0%,境内长江经济带地区(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生产总值1080.23亿元,下降4.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上涨7.7%,涨幅最高。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5.2%、3.7%、2.2%、1.0%。居住、衣着、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0.3%、0.9%和5.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6.24万户,比上年增长13.8%。其中,个体工商户20.40万户,增长15.4%。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04万户,增长7.9%。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4万人,比上年少增0.5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8万人,登记失业率3.3%,比上年末增加1.0个百分点。
按照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国家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全市38.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通城、崇阳、通山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7.49%下降到0。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30.5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96.54千公顷,增长1.1%;经济作物面积233.98千公顷,增长3.4%。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面积83.77千公顷,增长11.6%;茶园面积33.20千公顷,增长1.0%;药材面积11.63千公顷,增长20.6%;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2.28千公顷,下降2.4%。
全年粮食产量1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夏粮3.89万吨,秋粮112.94万吨。油料产量18.82万吨,增长15.6%。全年茶叶产量5.99万吨,增长2.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45.43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肉类总产量15.92万吨,比上年下降16.1%。其中,猪肉产量10.99万吨,下降23.1%;牛肉产量0.20万吨,下降1.7%;羊肉产量0.23万吨,同比下降36.9%;禽肉产量4.50万吨,增长9.7%。禽蛋产量5.22万吨,同比增长13.1%。年末生猪出栏141.91万头,下降24.4%;家禽出笼3381.26万只,比上年增长4.8%。
全年水产品产量22.37万吨,比上年增长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541.11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13.7%,集体企业下降12%,股份制企业下降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6.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30.3%。分行业看:采掘业下降6.5%,制造业下降4.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8.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92家,比上年增加16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下降11.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12.7%,纺织业下降23.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9%。全年增长较快的行业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10.5%、41.2%、24.5%、21.4%。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7.6%,增速比上年下降14.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7.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4%,实现营业收入1728.60亿元,比上年下降7.4%;利润总额125.4亿元,下降0.9%。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2.94亿元,占GDP比重为16.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8.07亿元,比上年下降10.4%。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98家,比上年增加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2.34亿元,比上年下降7.6%;房屋竣工面积596.32万平方米,下降1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1.7%,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下降25.1%、23.6%和19.6%。按类别分: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32.2%和22.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4%。
商品房施工面积1389.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商品房销售面积418.37万平方米,下降9.0%;商品房销售额191.13亿元,下降13.5%。
全市施工项目个数1349个,比上年下降32.2%。其中新开工项目596个,下降10.2%。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4.04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04.49亿元,下降1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9.55亿元,下降13.8%。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零售业491.49亿元,下降14.0%;住宿餐饮业112.55亿元,下降17.6%。
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26.42亿元,下降6.7%。其中,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7.6%、8.7%、2.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下降2.1%、7.1%;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比上年下降3.1%、27.9%。
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4%。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值7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进口8.14亿元,增长17.8%;出口65.78亿元,增长17.7%。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全年引进合同外资10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
七、交通、邮电
全市货运量0.72亿吨,比上年下降38.6%;货物周转量38.29亿吨公里,下降74.2%;客运量1020万人,下降79.7%;客运
周转量6.50亿人公里,下降77.5%。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8.55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6.50万辆,增长7.9%。民用轿车保有量14.61万辆,增长8.0%。其中私人轿车13.97万辆,增长8.5%。
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服务企业)11.09亿元,增长1.9%;快递业务量3209.85万件,增长12.4%。电信业务总量18.40亿元,增长6.9%。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76万户,增长2.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45.12万户,下降1.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9.86万户,增长12.4%。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15.15亿元,比上年下降21.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89亿元,下降25.1%。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3.03亿元,下降20.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26亿元,增长11.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7.12亿元,比年初增加202.4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090.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9.4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88.80亿元,比年初增加181.32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80.85亿元,比年初增加119.94亿元。
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0.03亿元,可比下降13.3%。其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3.71亿元,可比下降7.3%;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6.32亿元,可比下降15.3%。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6.01亿元,赔付率32.0%。其中,财产保险8.16亿元,赔付率59.6%;人寿保险7.85亿元,赔付率21.6%。保险深度达到3.3%。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户籍人口为305.26万人,户籍人口出生3.21万人,出生率10.5‰;人口死亡1.55万人,死亡率5.1‰。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
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94元,比上年下降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59元,比上年下降1.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8。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5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0.79万人,离退休人员17.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8.9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30.5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6.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9.4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0.1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4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4万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63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2所高校招生1.37万人,在校生4.05万人,毕业生0.9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校)招生0.86万人,在校生2.32万人,毕业生0.6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83万人,在校生5.05万人,毕业生1.3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1.07万人,毕业生3.27万人;小学在校生24.19万人,学期教育在园幼儿10.48万人。
全市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1项,比上年增加19项。按成果类型分,基础理论成果18项,应用技术成果8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5162项,其中发明专利682项。专利授权量366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8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147项,增长38.7%;技术合同成交额52.50亿元,增长16.2%。
全市气象台站总数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烈度速报点19处。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39.19万册。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7%。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卷宗1189个,全年利用档案人次1.29万人次。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36.37亿元,比上年下降9.3%。
全市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38个,全年旅游总收入355.00亿元,比上年下降9.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840万人次,下降10.4%。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58个,其中医院40家;卫生机构人员数2293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75人,注册护士826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6093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1150张;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170万人次。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36例,治愈率98.21%。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2个,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81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91亿元。
十二、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单位GDP能耗呈持续下降态势,“十三五”GDP能耗下降目标顺利完成。
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163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38公顷,房地产用地243公顷,基础设施用地797公顷。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41.79万亩(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自然保护区19个(含省级林业自然保护小区),其中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1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3.01%,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3.8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0%,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区域水环境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主要地表水体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点位比例为95.8%,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断面/点位水质功能类别达标率为91.5%,与上年度持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年城区累计降水量2388mm,年均气温17.3℃。
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68人,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11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57人。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4.5%,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预计将于2021年5月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相关数据。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按行业增加值汇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是CPI,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6.市场主体包括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7.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8.资质以内建筑业:指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10.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1.电信业务总量、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提供的基础数据汇总。
12.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