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烟台市统计局
2021年3月24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抓好“三重”工作,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816.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2.74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192.39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4051.29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构成为7.3:40.8:51.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其中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3.7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价格上涨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8.0%,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1.1%。
表1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2020年
居民消费价格2.5
一、食品烟酒8.2
其中:粮食0.8
畜肉类36.6
禽肉类6.1
食用油2.4
蛋类-7.7
菜5.4
干鲜瓜果类-5.5
二、衣着2.5
三、居住0.6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1.5
五、交通和通信-4.3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0.1
七、医疗保健1.6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3.2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出台支持企业渡难关稳发展12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专项工作,全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35.8亿元,惠及20.5万市场主体。争取上级各类政府债券341.7亿元,46.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直达基层。市级统筹发放7亿元应急纾困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协调金融机构对全市7000多家企业、510亿元贷款实行延期还本,开展无还本续贷342亿元。全年对实体经济贷款增加564亿元,小微企业信用贷增长49.7%,成本下降18%。
二、重点战略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3%,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7.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8.9%,生物产业增长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6.6%,新能源产业增长4.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77%。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年末全市在册市场主体93.67万户,增长8.0%。其中,企业26.42万户,增长12.7%;个体工商户65.38万户,增长6.2%;农民专业合作社1.87万户,增长8.0%。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组织参加线上儒商大会、山东连线世界500强企业等各类云招商活动85场,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出台新的人才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7000多人,来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人数实现倍增。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全年财政性科技投入29.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5%。年末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4家,其中国家级5家;年末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9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增备案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0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30项,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7项。全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756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PCT专利)133件。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563件,比上年增长19.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02件,比上年提高1.91件。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3个,龙口、莱州入选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建成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区4.0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年末,农字号上市企业达到1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居全省首位,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15家。全市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27亿元。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45.05亿元。新认证“三品一标”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产品119个。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培植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1个,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养护工程1657公里。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镇街实践所164个,实现全覆盖;建成村居实践站5842个,覆盖率达到90%。
海洋经济大市建设统筹推进。突破发展现代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六大海洋产业,加快建设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海工装备制造之城和海洋环境优美之城。海洋经济大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市海洋经济增长率6%,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37个,其中国家级17个,海洋牧场总面积120万亩,“国鲍1号”、“长渔1号”2座智能网箱投入使用,“百箱计划”正式启动。
三、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07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458.41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23.04亿元,增长5.1%;牧业产值201.69亿元,增长5.6%;渔业产值312.08亿元,减少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12亿元,增长3.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1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2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1.36万公顷,减少0.92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5.70万公顷,增长0.4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50万公顷,减少0.2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08万公顷,增加0.07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74.66万吨,比上年增长1.90万吨,增产1.1%,全年粮食单产达到399.7公斤/亩,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夏粮产量67.07万吨,减产5.0%;秋粮产量107.59万吨,增产5.3%。油料产量41.54万吨,增产4.6%。蔬菜产量234.53万吨,增产2.2%。水果(含瓜果类)产量741.75万吨,增产4.7%,其中苹果产量589.0万吨,增产2.7%。
全年水产品产量172.64万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海水产品171.90万吨,下降2.7%;淡水产品0.74万吨,下降12.3%。全年高效渔业产量达到3.8万吨,比上年增长6.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87.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2769台,增长5.0%。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27.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9%,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6%,汽车制造业增长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2.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4.5%,制造业增长2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4.22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竣工产值4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0.5%。
五、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2.06亿元,增长4.8%;金融业增加值332.87亿元,增长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39.64亿元,增长21.8%。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82.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4%,商务服务业增长30.6%,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24.6%。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76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9.5公里。年末全市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42个,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8个,其中30万吨级及以上2个,20万吨级及以上5个、10万吨级及以上29个、5万吨级及以上58个。
全年货物运输量24189.78万吨,比上年增长1.7%;旅客运输量3244.2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6.1%。
表2 2020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指 标单 位绝对值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3244.20-56.1
铁路万人次604.11-44.9
公路万人次1999.00-60.8
水运万人次378.36-48.4
民航万人次262.73-42.8
货物运输量万 吨24189.781.7
铁路万 吨2374.679.6
公路万 吨17351.000.2
水运万 吨4460.073.4
民航万 吨4.0431.7
全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9934.51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413.81万吨,增长1.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30.02万标箱,增长6.4%。
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579.1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4%。民航货邮吞吐量6.74万吨,增长18.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87.7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0.61万辆,下降6.6%;私人汽车保有量171.27万辆,增长6.6%。民用轿车保有量112.75万辆,增长6.2%,其中私人轿车108.03万辆,增长6.4%。
年末公交运营车辆4082辆,运营线路382条,年客运量22842.94万人次,其中市区公交运营车辆2197辆,年客运量18761.9万人次。年末运营出租汽车5406辆,年客运量6567.36万人次,其中市区运营出租汽车2176辆,年客运量4268.32万人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24.40亿元,增长15.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41万户,下降3.8%;移动电话用户812.67万户,下降1.6%,其中3G和4G移动电话用户649.35万户,增长4.0%。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48.19万户,增长1.4%。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4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4.4亿元。
年末共有旅游度假区国家级2处、省级8处。A级旅游景区76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处、4A级19处、3A级50处、2A级5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69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9家。各类旅行社251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20家。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1%。民间投资增长3.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住宅投资679.59亿元,增长22.2%;办公楼投资9.94亿元,增长16.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4.04亿元,增长26.1%。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38.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63.41万平方米,下降12.8%。商品房销售额886.87亿元,下降6.6%,其中住宅销售额821.92亿元,下降7.7%。商品房施工面积6841.19万平方米,增长9.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54.48万平方米,增长7.9%。商品房竣工面积854.70万平方米,增长45.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55.17万平方米,增长42.9%。
七、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9.95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84.64亿元,下降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5.31亿元,增长0.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555.93亿元,增长0.3%;餐饮收入额244.02亿元,下降5.2%。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2%,饮料类下降12.2%,烟酒类下降21.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2.8%,化妆品类下降5.3%,金银珠宝类增长20.5%,日用品类下降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3.4%,中西药品类增长30.0%,通讯器材类增长2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7.3%,汽车类增长5.2%。
八、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43.1亿元,增长11.6%。其中,进口1263.3亿元,增长7.7%;出口1979.8亿元,增长14.2%。
表3 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金 额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3243.1411.6
进口额1263.297.7
出口额1979.8514.2
其中:一般贸易1122.8126.8
加工贸易724.40-1.0
其中:机电产品1100.7213.3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179.60-15.6
其中:亚洲885.7311.0
北美洲437.9427.9
欧洲428.7627.5
大洋洲46.8644.1
非洲41.5016.3
拉丁美洲122.30-34.1
其中:一带一路国家429.1841.1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项目482个,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63个;合同外资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3%;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2.8亿美元,增长17.6%。
全年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7个,对外直接投额16.9亿美元,同比增长55.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备案投资项目10个,对外直接投资额7亿美元,增长34%。
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营业额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
九、财政和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421.5亿元,比上年下降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5.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教育支出134.9亿元,比上年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6.5亿元,增长19.1%;卫生健康支出72.8亿元,增长18.1%;节能环保支出20.1亿元,增长2.1%;城乡社区支出110.7亿元,增长11.1%;农林水支出69.5亿元,下降1.2%。
全年税收各项收入合计1028.76亿元,比上年下降4.7%。税务部门组织收入868.85亿元,增长0.8%,其中国内税收收入724.82亿元,下降3.2%;社会保险费121.03亿元,增长33.6%;非税收入合计21.71亿元,增长2.3%;其他收入1.30亿元,增长5.5%。海关代征税收159.91亿元,下降26.3%。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9997.80亿元,比年初增加881.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7%。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025.84亿元,比年初增加227.67亿元;住户存款余额5833.93亿元,比年初增加734.2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币存款余额9479.12亿元,比年初增加958.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6661.95亿元,比年初增加848.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年末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6343.98亿元,比年初增加861.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住户本币贷款余额2257.27亿元,比年初增加369.08亿元;企(事)业单位本币贷款余额4086.55亿元,比年初增加492.59亿元。
全年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额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6%。年末累计投资者账户开户数148.4万户,比上年增长8.5%。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到5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总数达到55家。新增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公司30家,总数达到253家。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1家,地市级分支机构77家。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86.86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24.36亿元,增长3.6%;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62.50亿元,减少8.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90.5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人身险公司赔付49.12亿元,增长14.1%;财产险公司赔付41.47亿元,增长1.8%。
十、民生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6元,比上年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34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比上年增长5.1%。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07元,比上年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843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07元,增长1.9%。
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7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9平方米。
表4 2020年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耐用品名称单位城镇住户农村住户
家用汽车辆58.631.0
摩托车辆22.258.0
助力车台61.461.2
洗衣机台98.187.1
电冰箱(柜)台110.1107.4
微波炉台45.513.5
彩色电视机台113.0110.3
空调台100.650.0
热水器台102.193.2
洗碗机台2.80.2
排油烟机台91.459.9
固定电话线16.815.0
移动电话部216.2196.5
其中:接入互联网部186.2141.0
计算机台65.827.6
其中:接入互联网台62.124.0
照相机台24.03.3
中高档乐器架7.02.1
健身器材台6.81.1
空气净化器(含新风系统)台10.00.6
吸尘器台25.03.3
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8.94万人(不含离退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6.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2.23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7.76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4.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8.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1.9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3.20万人。
政府发放的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18元提高到142元。失业金领取标准由每人每月1528元/1384元提高到1719元/1557元(长岛、海阳、莱阳、栖霞执行低标准,其他县市区执行高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787元,人均月补助水平为607.67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588元,人均月补助水平为372.15元。年末全市共有834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6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3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28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6417.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9232.0万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128.2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15852.2万元。按照省定扶贫标准,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5682户、55078人,均已实现脱贫,全市没有返贫和新识别贫困人口。
全年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792套,完成203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3个、总长5.5公里。完成省定农村危房改造627户。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0169户。
十一、社会事业
全年研究生招生2962人,比上年增长41.7%;在学研究生6667人,增长27.8%;毕业生1455人,增长19.8%。普通高校16所,本专科招生7.35万人,比上年减少8.7%;在校生24.29万人,比上年增长5.1%;毕业生6.03万人,与上年持平。中等职业学校30所,招生1.85万人,增长26.8%;在校生4.73万人,增长1.03%;毕业生1.67万人,下降6.7%。普通高中45所,招生3.03万人,增长9.1%;在校生8.55万人,增长1.8%。普通初中224所,招生5.13万人,下降7.5%;在校生20.94万人,下降2.3%。小学289所,招生6.41万人,增长7.2%;在校学生28.24万人,增长4.9%。特殊教育学校9所,招生108人,在校学生1092人。幼儿园957所,招生6.14万人,增长12.1%;在园幼儿18.44万人,增长6.1%。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5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7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广播电视电台10座,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520多场次,其中大中型活动数量200多个,位居全省第一。推动“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新建足球场地54块。全市体育健身器材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区范围建成15分钟健身圈。创建烟台市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全域电子地图”,启用了“一键报修系统”,录入体育设施器材6.8万件、场地8100多个。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2.7万多人。新增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3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7.7亿元。
年末共有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5956个,其中:医院186所(其中,综合医院88所、中医医院2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69所、护理院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54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6所,卫生院(街道、乡镇)108所,村卫生室2844所,门诊部13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04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8所(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所、专科疾病防治院12所、妇幼保健院(所、站)14所、急救中心2所、采供血机构1所、卫生监督所14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40所),其他卫生机构1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16万人,注册护士2.2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32万张,其中医院3.35万张,卫生院0.55万张。全市婴儿死亡率2.3‰,孕产妇死亡率2.7/10万。
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229个。其中,养老机构(含敬老院)227个,荣军医院3个,SOS儿童村1个,儿童福利院1个。机构养老床位3.78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1.63万人。共建有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1229个。全年福利彩票销售9.07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73亿元。全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款物8371.34万元。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5113.62万元,实施项目23个,发放救助款物5562.9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48万人次。设立慈善义工管理中心32个、义工工作站140个,慈善义工项目服务队34支,注册义工7万余人,星级慈善义工超过3万人,提供志愿服务1700万小时。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矿种69种,可开发利用的有36种,岩金、菱镁、钼、滑石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四、五位。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4℃,比上年偏低0.1℃。全年平均降水量752.3毫米,全年水资源总量17.05亿立方米。年末29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61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储水量少1.27亿立方米。
年末森林覆盖率36.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5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53万公顷。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8个、市级3个。共有森林公园17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处、市级7处。
全社会电力消费量564.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5%。第一产业用电12.92亿千瓦时,增长5.9%;第二产业用电446.73亿千瓦时,下降0.3%,其中工业用电443.02亿千瓦时,下降0.4%;第三产业用电53.07亿千瓦时,增长1.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1.74亿千瓦时,增长5.9%。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17天,较上年增加3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6%,较上年增加8.2个百分点。市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改善7.4%;一氧化碳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改善15.4%;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2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3.8%;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17.1%;细颗粒物年均值30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14.3%。
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6.75,未出现酸雨(pH<5.6的雨水为酸雨)污染。
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4.6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2.7分贝。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6条重点河流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市管辖海域海水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符合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全市管辖海域面积的100%。海水浴场在整个监测期内水质状况为优良。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18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23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相关数据将通过《烟台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进行公布。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7.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及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均来自于抽样调查。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