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民生福祉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1.66亿元,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258.6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128.33亿元,增长6.4%。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1:48.4:46.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9383元,增长6.9%。
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年末市场监管部门共登记市场主体71.51万户,增长5.7%,其中当年新登记8.15万户;登记的私营企业17.87万户,增长6.4%,其中当年新登记2.23万户;年末个体经营户51.29万户,增长5.4%,其中当年新登记5.64万户。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39万人,同比增长5.1%。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2万人。
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八大类消费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7%,衣着类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4%,医疗保健类上涨1.9%,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2%,居住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1%。食品烟酒中,粮食上涨2.2%,鲜菜上涨1.9%,畜肉下降4.3%,水产品下降0.5%,蛋上涨2.2%,鲜果上涨19.1%。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0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24.50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3.17亿元,下降9.5%;牧业产值62.92亿元,增长5.6%;渔业产值147.93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35.51亿元,增长10.2%。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5.3亿元,同比增长4.3%。
粮食实现稳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83.09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夏粮产量104.52万吨,增长0.3%;秋粮产量178.58万吨,增长0.8%。粮食播种面积566.64万亩,增长0.2%。粮食单产7494公斤/公顷,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
畜禽产能持续释放。全年生猪出栏157.05万头,同比增长15.4%;年末存栏102.23万头,增长18.8%。全年家禽出栏2596万只,同比增长0.3%;年末存栏2387万只,增长6.6%。
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累计建成356.58万亩,同比增长6.0%。农业机械总动力301.37万千瓦,增长1.9%。年末设施农业面积43.08千公顷,同比减少2.58千公顷,下降5.6%;设施渔业面积21.89千公顷,同比增加1.07千公顷,增长5.1%;有效灌溉面积267.7千公顷,同比增加0.9千公顷,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轻工业增长2.6%,重工业增长8.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5%,股份制企业增长7.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7.5%,大中型企业增长6.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
重点产业增势良好。全年“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4%,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6.0%,较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海工船舶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速为32.4%;大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光伏和锂电三大产业运行平稳,分别增长1.8%、13.1%、7.7%;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下降1.3%。
建筑行业保持稳增。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16.62亿元,同比增长7.0%。分行业看,房屋建筑业完成产值3748.94亿元,增长4.4%;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671.08亿元,增长20.2%;建筑安装业完成产值115.45亿元,增长44.6%;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81.16亿元,下降7.5%。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5974.3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965.86亿元,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额增长10.9%,工业技改投资完成额增长17.6%;服务业投资完成额增长7.3%。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全年民间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7.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8.2%,较上年提升6.2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持续加码发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33个,同比增长7.7%,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额分别为1733.71亿元、611.64亿元,分别增长3.4%、18.2%。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单体规模4.00亿元。
房地产业承压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364.90亿元,同比增长3.3%。按工程用途分,住宅类项目投资完成额增长7.8%;办公楼投资完成额下降26.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额下降21.4%;其他类商品房投资完成额下降5.8%。商品房销售面积568.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9.87万平方米,下降14.0%。商品房销售额553.58亿元,同比下降14.0%,其中住宅销售额479.58亿元,下降7.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步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9.71亿元,同比增长7.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8.7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10.66亿元,增长25.4%;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6.72亿元,增长9.1%;交通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03.09亿元,增长4.9%;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2.15亿元,下降1.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22.78亿元,同比增长23.1%。
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56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17.0%;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14万人次,增长224.2%,其中外国人1.67万人次,增长271.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78.10亿元,增长109.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75.25亿元,增长108.3%。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44.39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总额938.14亿元,增长4.7%;进口总额406.26亿元,下降1.4%。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33.50亿元,下降7.9%;加工贸易出口369.11亿元,增长29.4%;一般贸易进口285.30亿美元,下降3.7%;加工贸易进口103.87亿元,增长43.6%。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06.75亿元,下降1.3%;民营企业出口526.18亿元,增长10.0%;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62.97亿元,下降3.6%;民营企业进口142.44亿元,增长2.4%。从主要市场出口情况看,全年对美国、欧盟出口额分别为86.18亿元、147.85亿元,分别下降30.0%、14.5%,对东盟出口总额为122.93亿元,下降4.0%。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287.66亿元,增长8.6%。
利用外资持续承压。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家;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6个,较上年增加22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项目20个,较上年增加15个。实际利用外资9.29亿美元,下降18.4%;协议利用外资15.94亿美元,下降35.3%。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3.8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额2.94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73亿美元,增长8.2%。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定有序。全年货物运输量3.63亿吨,增长11.7%;货物周转量1802.17亿吨公里,增长16.3%。旅客运输量2586.2万人,增长74.6%;旅客周转量8.12亿人公里,增长63.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27亿吨,增长10.1%;其中,外贸吞吐量2954万吨,增长25.0%。年末公路里程10205.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3.15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05.17万辆,净增5.11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92.32万辆,净增4.26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61.71万辆,净增2.48万辆。
邮政行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邮政业务收入40.78亿元,增长6.4%。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0.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0.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69万户;5G用户238.2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9万户;千兆宽带用户83.1万户,比上年增加27.48万户。电话普及率112.37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9.7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307.91亿元,增长16.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7.38亿元,下降0.9%;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0.9%,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4%;其中,科学技术下降5.1%、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4.3%、8.2%。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033.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791.51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217.89亿元,增长19.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38.39亿元,增长14.4%;中长期贷款余额6224.46亿元,增长21.6%。年末制造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212.15亿元,增长16.9%。
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2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险种看,财产险45.40亿元,增长6.5%;寿险147.98亿元,增长19.9%;健康险31.06亿元,增长17.3%。全年赔付额72.66亿元,下降32.2%。其中,财产险赔付30.02亿元,增长10.2%;寿险赔付29.23亿元,增长96.7%;健康险赔付12.03亿元,增长4.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16254件,比上年末增长27.9%;每十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4.15件,增长21.0%。全年专利授权15983件,下降20.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56件,增长82.2%。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97家,增长18.6%。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4000个,增长39.5%;技术市场成交额245.21亿元,增长15.7%。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全年招生数2.61万人,在校学生7.74万人,毕业生2.17万人;普通高中34所,招生数2.28万人,在校学生6.90万人,毕业生2.38万人;小学150所,招生数3.97万人,在校学生23.81万人,毕业生3.87万人。年末拥有专任教师4.5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稳定。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8个、美术馆4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58.15万册,增长6.9%;电子图书藏量70.13万册,与上年持平。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341家,同比增长9.2%;其中,医院96家,卫生院95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8家,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1759张,增长4.0%;其中,医院拥有床位22904张,增长1.5%,卫生院拥有床位6991张,增长10.8%。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768人,增长5.9%;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832人,增长4.2%,注册护士15562人,增长4.6%。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举办“泰州马拉松”“铁人三项亚洲杯”等重大赛事,新(改)建特色体育公园6个,新增健身步道52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5平方米。组织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近万场次,参与活动人数50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41.2%。在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中,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共获得金牌54枚、银牌29枚、铜牌33枚。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全年PM2.5年平均浓度34.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0.5%;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0.76个百分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4个,较上年增加1个。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967.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8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18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6%。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0起,同比减少10起,下降14.3%;安全事故死亡53人,同比减少6人,下降10.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078人,同比减少0.000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略有增加。年末常住人口450.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08%,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484.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户籍人口中,出生登记1.79万人,人口出生率3.69‰,比上年下降0.33个千分点;死亡注销4.89万人,人口死亡率10.05‰,与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6‰。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55元,比上年增长6.2%。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0035元,增长7.3%;经营净收入7487元,增长5.2%;财产净收入4677元,增长2.1%;转移净收入7055元,增长5.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4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10元,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92:1缩小至1.87:1。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96.31万人、101.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279.36万、173.73万。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全年3168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注:
[1]本公报中2023年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