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1-12-20 未知

第六号公报(一九九一年七月十日发布)

现将一九九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的全省21个市、地州在业人口(注1)数据公布如下:

一、在业人口比重。全省21个市、地、州在业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全省为83.19%高于全省水平的有万县、达县、南充、黔江、涪陵、绵阳、德阳、凉山、甘孜等9个市、地、州。在业人口比重最高的万县地区为86.19%;最低的攀枝花为76.20%。

二、不在业人口比重。全省21个市、地、州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以不在业人口所占比重为16.81%。

(一)在校学生比重。全省21个市、地、州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在校学生比重,全省为4.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攀枝花、广元、涪陵、阿坝、达县、重庆、雅安、内江、绵阳等9个市、地、州。在校学生人口比重最高的攀枝花市为10.27%,比重最低的甘孜州为2.40%。

(二)离休、退休、退职人口比重。全省21个市、地、州离休、退休、退职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全省为2.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重庆、成都、自贡、攀枝花、雅安5个市、地、州。其中最高的重庆市为4.39%,最低的黔江地区为1.02%。

(三)市、镇待业人口比重。全省21个市、地、州,市镇待业人口占市、镇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2.72%,高于全国2.57%的平均水平。

注(1)在业人口指在1990年7月1日有固定性工作的人口和虽无固定性工作,但在6月30日有临时性工作,6月份从事劳动累计超过16天或16天以上,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不在业人口指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待升学、市、镇待业、离休、退休、退职、丧失劳动力等人口。

附:

四川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在业状况(单位:%)

地区别 在业人口比重 小计 不在业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比重
在校学生 料理家务人口 待升学人口 市镇待业人口 离退休退职人口 丧失劳动能力人口 其他
全省平均 83.19 16.81 4.49 5.52 0.35 0.57 2.28 3.16 0.44
成都市 80.14 19.86 4.38 6.52 0.18 0.93 4.23 2.63 0.99
重庆市 80.63 19.37 4.95 5.31 0.36 0.95 4.39 3.20 0.21
自贡市 81.36 18.64 4.34 6.06 0.30 0.62 3.46 3.66 0.20
攀枝花市 76.20 23.80 10.27 5.68 0.90 1.54 2.45 2.68 0.28
泸州市 82.65 17.35 4.40 5.84 0.47 0.82 2.24 3.34 0.24
德阳市 84.89 15.11 3.82 6.14 0.32 0.33 1.89 2.51 0.10
绵阳市 84.61 15.39 4.66 5.39 0.94 0.31 1.69 2.28 0.12
广元市 81.32 18.67 5.97 4.62 0.30 0.54 1.38 3.46 2.40
遂宁市 82.99 17.01 4.66 6.14 0.14 0.25 1.82 3.79 0.21
内江市 82.15 17.84 4.03 7.02 0.20 0.40 1.80 4.14 0.25
乐山市 83.00 16.99 3.77 6.70 0.41 0.61 2.04 3.20 0.26
万县地区 86.19 13.81 3.82 4.39 0.26 0.29 1.31 3.51 0.23
涪陵地区 85.07 14.93 5.45 4.06 0.53 0.57 1.55 2.51 0.27
黔江地区 85.71 14.28 4.36 4.60 0.40 0.42 1.02 3.34 0.14
宜宾地区 83.17 16.83 3.75 6.66 0.44 0.79 1.87 2.98 0.34
南充地区 85.71 14.29 4.42 4.38 0.24 0.26 1.47 3.35 0.17
达县地区 85.80 14.20 4.96 4.65 0.28 0.37 1.10 2.69 0.15
雅安地区 79.01 20.99 4.74 5.75 0.61 0.35 2.43 3.08 4.03
阿坝州 82.73 17.27 5.10 5.66 0.28 0.51 0.99 4.50 0.23
甘孜州 84.28 15.72 2.40 6.31 0.23 0.56 1.15 4.60 0.47
凉山州 84.30 15.70 3.44 5.23 0.36 0.44 1.31 3.04 1.88

注(1)在业人口比重指在业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2)本表“全省平均数”是指全省21个市、地、州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