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社区教育、成人教育不断发展,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取得新进展。各街道均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形成了社区总院、八个社区分院以及若干市民学校的三级办学网络;全区共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202人,教职工672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小学34所,在校学生15023人,教职工22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8人;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24311人,教职工3068人,其中专任教师2007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中考合格率93%,高考上线率90%以上。 文化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区文化馆、宣南文化博物馆、天桥市民广场。“宣南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厂甸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宣南文化节”等标志性文化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团结杯”、“广内杯”、“法源寺丁香诗会”、“陶然杯地书邀请赛”、“椿树杯社区京剧票友大赛”、“白纸坊高雅艺术进社区”等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2.3万册,比上年增加3.7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13.6万卷(册),当年新增1.5万卷(册)。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及妇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完成了宣武区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建设项目和13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的装修改建工程。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优化,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17个,床位433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8.3张。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成功举办“宣武区第八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全年举办运动会18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有9013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区拥有体育运动场馆256个,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4.1万平方米。 五、人民生活 人口 200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52.4万人,人口出生率4.2‰,死亡率5.2‰,自然增长率-1.0‰。计划生育率98.6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52.6万人。 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面对新的再就业压力,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拓宽就业门路,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2005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3%,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65.86%。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年末全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缴费人员分别达到17.9万人、21万人、37.6万人、15.9万人和11.9万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均在98%以上,累计收缴基金达18.6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全区拥有敬老院6所,床位279张,收养人员207人。年内有7246户家庭1544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761万元。 居民生活 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全区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为32174元,比上年增长20.6%;抽样调查结果,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23.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3%。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恩格尔系数为30.2%,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