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宣武区统计局 2006年2月7日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从宣武区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带动、结构优化升级、科教文化兴区”三大发展战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继往开来,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环境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踏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增长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5000美元以上,经济发展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完成全年预算的101.7%。其中,增值税2.3亿元,比上年下降14.8%;营业税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企业所得税5.5亿元,下降9.2%;房产税2.0亿元,增长18.9%。 投资 投资规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比上年增长40.9%;房地产开发投资54.8亿元,同比下降21%。 投资结构逐步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份额为71.7%,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 消费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0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吃类、穿类、用类和烧类商品分别实现26.2亿元、12.1亿元、42.8亿元和0.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7%、1.7%、4.3%和17.3%。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八大类消费全面增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840.8元,比上年增长20.8%。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工作有序推进。全年辖区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家,比上年增加1家;实际利用外资189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4%;完成涉外税收3.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3%。 二、主要行业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12.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7.3%,对全区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为103.8%。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7亿元,比上年增长5.4%。 批发零售业 流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购进总额5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商品销售总额5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完成零售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连锁企业进一步发展。全区16家连锁企业拥有门店367个,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利润总额9269万元,同比增长57.1%。 金融业 金融业务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2.4亿元,当年新增177.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5.8亿元,当年新增52.5亿元。贷款余额619.5亿元,当年新增40.2亿元。 房地产开发业 房地产开发业面临调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8亿元,比上年下降21%;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41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竣工面积16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商品房销售面积12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7%;商品房销售额实现72.9亿元,同比下降15.8%。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市政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年内有4条道路建成通车,12条道路完成翻修、养护工作。“一户一表”改造顺利推进,水表、电表改造分别完成17802户和15004户。 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全区共拆迁居民5589户,其中危改区拆迁居民2442户。 功能街区建设 重点街区建设有序推进。国际传媒大道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通信大楼结构封顶,沃尔玛超市开业,富卓广场、经济日报社综合业务楼正在进行内外装修;马连道采购中心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音像大厦、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医药物流中心、百安居建成开业;大栅栏地区月亮湾周边环境整治收尾,琉璃厂地区部分地块规划工作基本完成。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陶然亭公园周边、报国寺周边、和外东街南侧等5片“城中村”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共计拆迁居民1718户,拆迁单位43个。市运二厂小区、牛街西里小区、菜园街24号院等小区升级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共拆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4980平方米,绿化改造37555平方米,改造整修道路18906平方米。 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贯彻落实市政府第十一阶段控制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扬尘、煤烟、机动车尾气污染。年内,全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3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4.7%,比上年增加15天。 环卫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年清运垃圾22.7万吨,新建、改建公厕348座。引进现代科技,在密闭式清洁站加装垃圾分类设备,逐步提高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城市绿化 绿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植树4.05万株,铺草坪7.0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41万平方米,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9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科技资源进一步整合,科技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初步统计,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00份,交易额达11亿元。积极开展社区科普、青少年科普活动。广外红莲中里社区、车站西街15号院、天桥街道香厂路等6个社区科普活动室建成。获“北京市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1项;“第25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科技论文发明创造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3项,科学幻想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1项。 教育 教育资源继续整合。撤并了204中学、134中学、146中学、广义街小学,完成了三教寺幼儿园和科技馆迁址、回民幼儿园新址规划、外国语实验学校增设高中部、建设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中等资源整合工作。全年共投入365万元用于教育资源调整,投入2179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投入3007万元用于全系统基建和修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