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宣武区统计局 2000年1月14日 1999年,在宣武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合理调整结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但经济发展中的低效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质量有待提高。 一、综合 初步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按可比口径,中央、市属单位增加值9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4%;区属及无主管单位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6.0%,贡献率为12.6%。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359元,比上年增长7.6%。 财政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37.3%;预算支出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8%。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含市属单位)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6%。 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5家,协议外资额304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4万美元。逐步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回升,全年出口商品交货额8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在调整中稳步提高。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0%。 (一)工业 全年区属工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6.6%。受市属划转企业及驻区三资企业迁出影响,经济效益下滑,实现利润-81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937.8元/人。 (二)建筑业 全年区属及以下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竣工产值8.1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建筑施工面积1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4%;竣工面积34.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全员劳动生产率60503元/人,比上年增长16.6%。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实现增加值80.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0%。 (一)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结构分类情况如下: (二)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收入为9.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37.3%。其中:税收收入8.7亿元,比上年增长37.3%。个人所得税增势强劲,全年收入1亿元,比上年增长62.5%。全年预算支出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 金融形势稳定,居民储蓄增加。1999年末,驻区国有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08.2亿元,比年初增长16.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20.2亿元,比年初增长16.4%。货币回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三)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低迷,由于房改政策的实施,集团消费逐渐退出,个人消费已成主体,市场需求不旺。全年区属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1亿元,比上年下降17.3%。房地产施工面积22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9%,其中住宅15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房地产竣工面积8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其中住宅6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1%。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额14.3亿元,比上年增长5.3%。销售商品房屋1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4%。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万平方米。 (四)科教文卫体 科技:年末实有区属科研机构1个,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56人,比上年增长4.6%。 教育:全区共有中小学校96所,比上年减少小学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4816人。中小学在校学生65498人,比上年下降8.1%。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考及格率97%;高考录取率93%。 文化: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4.2万册,比上年增加1.2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80399卷(册),比上年增加782卷(册);文物机构1个,藏品70件;文物保护单位66处,其中国家级2处、市级20处。 卫生: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00个,医院18个,拥有医院病床3894张,卫生技术人员678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7.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6人,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体育:群众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区体育人口已占60%,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5.2%。1999年在全国全市年度竞赛中共获冠军32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开复工面积2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竣工面积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7%。 三项重点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菜市口大街8月28日正式通车;牛街危改一期近10万平方米的住宅楼竣工,1000户居民如期回迁;平渊里小区最后三栋住宅楼已全部开工。 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南城污水干线东段的贯通解决了沿线近30万居民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为菜市口大街市政道路工程的污水管线提供了出口;西滨河路热力改造工程的完工,为区内提供了24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北线阁道路拓宽工程开始启动;宣外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已经完工。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620台燃煤锅炉、2502台大灶及627台茶炉全部改用清洁燃料,7500户居民置换了液化石油汽,完成1900户住户配电设施改造工程。全年拆除违法建设7.6万平方米,撤消11个占路市场。全年共植树12.9万株,铺草1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7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5.75平方米。新建、改建密闭式清洁站16座。建立了全市首座再生资源分选站,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负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3.7万人,比上年减少0.2%;人口出生率4.0‰,死亡率6.9‰,自然增长率为-2.9‰;计划生育率为99.7%。全区外来人口6.4万人。 再就业工程成绩显著。全年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65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72.5%;减少城镇失业人员49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8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3%。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11416.7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5.2元,比上年增长5.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6%。人均消费性支出6316.4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5%。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