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太原市统计局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以“煤博会”为契机,大规模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0余条道路大面积维护和100条道路小修碎补,对133条道路、96条小街巷的照明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整饰建筑立面142.8万平方米,叫停城中村宅基地违法建设1664处。对晋祠景区实施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和建设。加强长风文化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龙潭片区、钟楼街旧城改造等一批重点、亮点片区建设,一批能够展示太原文化内涵、开放形象和城市魅力的标志性区域和精品工程正在形成。坚持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完成了滨河东西路风景林带绿化、玉门河公园、南寨公园和新建、改建道路的配套绿化工程。启动了汾河治理美化南延工程、晋祠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学府公园建设工程。建成了全长2.4公里、面积120万平方米的汾河湿地公园。

全市用电总量182.1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01亿千瓦小时,增长15.3%,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366.05千瓦小时。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1.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18.55公里,年客运量31743万人次。城市污水处理率6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0%。

截止2007年末,全市共有公园40个,公园面积163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61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61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961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6%,绿地率33.5%,人均公共绿地9.08平方米。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共有高等院校34所(其中高职院校22所),中等专业学校31所,技工学校(包括技工部)54所,普通中学245所,职业中学22所,小学882所,幼儿园804所。

全市幼儿园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城区达到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9.9%,巩固率保持在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10所,工作人员1.44万人,全年安排科技发展项目256项,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135项,成交金额22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0%,转化应用成果及专利751项,经鉴定的科技成果321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788件,比上年增加330件,增长22.6%。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51项,增加9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每千人拥有计算机236.8台,增加28台。

截止2007年末,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共有入区企业3354家。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929亿元,增长27.4%。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百花争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4个,演职人员1523人。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3个。全地区各类单位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4744.7万册。其中:公共图书馆355.9万册,学校图书馆3789.6万册,社区图书馆59.3万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539.9万册。全市平均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达到13.7万册,比上年增加1.2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资料56.8万卷(册)。广播电台2座,节目12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2座,节目19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4%。新创《龙潜晋阳》等作品5部,改编移植各种艺术门类作品70余部。晋剧《傅山进京》、《范进中举》,话剧《击釜雷鸣》参加国内各类大型艺术赛事均获佳绩。晋剧《傅山进京》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晋剧《范进中举》远赴法国巴黎演出,荣获“第三届中国巴黎戏剧节”最佳传统剧目奖,是晋剧首次获得国际性戏剧大奖。儿童剧《褐马鸡与少年》、晋剧《范进中举》获第七届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推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乡韵太原》原生态民间文艺晚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承办了第九届中国(太原)老年合唱节。《孪生情》、《选举之前》、《酸枣坡》以及曹国平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比赛,荣获“群星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建立了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其中有19项被确定为省级保护项目,18项提名为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对“清徐徐沟背铁棍民间艺术之乡”等25项特色民间文化进行了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命名。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225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2914户村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4500余场。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巩固。全市共有医疗机构(含诊所)3240个,实有医疗床位236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658人,其中:执业医师11221人,执业助理医师958人,注册护士1182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86.6%。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100%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目标,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有87.4万人,参合率达到87.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2枚,总分117分的优异成绩。健身设施有所改善。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28平方米。安装全民健身器材的社区达到453个。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工作丰富多彩,举行了奥运健身进社区活动,将奥运知识、奥运信息和健康指导送到社区。职工体育活动红红火火。举办了第二届市直机关运动会暨“迎奥运、促环保、倡节能”万人健步走活动。农村体育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组队参加了山西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获得金牌18枚、银牌5枚、铜牌6枚和六个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十三、绿色转型、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绿色转型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全市“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工作会议”。发布了指导全市各领域制定绿色转型标准的纲领性标准《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1部分:总则》和《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对各级各部门300余人进行了绿色标准制定工作的专业业务培训。正式颁布实施了《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和《城市道路检查井具》3个专业性标准。针对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了《绿色投融资体制与绿色转型若干战略问题》等8个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了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绿色十佳”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