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承保总额3361.6亿元,保费收入28.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4.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10.6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共支付赔款7.5亿元,寿险给付3.1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2000年末,全省有县(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开发机构237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0.85万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44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的科技成果132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2项。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176项,其中基础理论奖32项、应用科研奖106项、转化推广奖21项、软科学奖17项。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475件,授权专利96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9.3%和5.2%。技术市场更趋活跃,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290份,成交金额525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2.9%。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工业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162项,比上年增加28项,合同金额2855.9万元。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省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4个。仅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就达1120家,比上年末增加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98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利税8.4亿元,增长23.5%;创汇5500万美元,增长83.3%。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2000年末,全省共有省、地(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118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6个,监督抽查626家企业27类718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60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4.8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17个,城乡气象警报服务网34个,接收用户2489个。全省有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04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18个,遥测台站32个。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99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86.8万平方公里,增雨量13.15亿立方米,全省有天气预报服务发射Intel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7个。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包括部委所属院校)共招收研究生1190人,比上年增加353人;在学研究生2633人,增加71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4.7万人,增长13%;在校学生12.1万人,增加2.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33.3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生4.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67.4万人的5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8个,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66万人,初中入学率96.4%;小学在校学生343.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9%和0.3%。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等招收的学员)1.4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6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42.8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4.4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省在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积极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化表演、竞赛活动。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9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121个,博物馆74个,档案馆131个,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7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02%,电视人口覆盖率95.15%。全省省级和地市级报纸共出版73800.5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165种、2657.44万份。我省著名作家张平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抉择》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水平稳定提高。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3736个,床位11.19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99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99个,床位2.60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89.81%。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攻克疑难病有新的突破。年末,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51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6.06万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12万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1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0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世界冠军5个、亚洲冠军2个、世界亚军1个,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33枚、32枚和37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破亚洲纪录1人3次1项,破全国纪录6人4次3项,破省纪录57人78次70项,其中青少年破省纪录33人26次20项。 十二、环境保护 2000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国务院确定的“一控双达标”世纪环保目标为主线,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逾期不达标企业,使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确定的目标内,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排污达标,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基本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全年全省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291个,总投资9.8亿元。竣工项目形成废水处理能力424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2394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18万吨/年。通过实施“零点关停行动”,我省已基本上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工业污染源达标任务,全省列入达标考核的9975家工业企业中,治理达标和依法关停9878家,达标率为99%。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1.9%,比上年增加11.9个百分点;工业废气处理率77.9%,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继续对新建项目加强项目布局“三同时”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省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保持100%。 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244个项目有227个完成了治理任务,海河流域内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排污达标。2000年,全省城市共新建烟尘控制区13.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2.2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重视。全省编制了《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确定了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目标。到2000年底,全省共建成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34平方公里,对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