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各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鼓劲加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扩内需、保增长”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努力加快富民强市战略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33.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较上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10.0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213.4亿元,增长10.0%。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7.4:48.9:33.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第二产业为56.4%,第三产业为35.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个、5.1个和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然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物价水平从高位逐步回落。物价涨幅逐月呈高位回落态势,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0,其中,城市为105.6,农村为106.3。从八大类商品来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3.6%,衣着类下降0.6%,居住类上涨8.5%,烟酒及其用品类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1%。 在建设和生产领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1.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15.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9.2%。 民营经济比重不断提高。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GDP比重达66.2%,全年实缴税金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出口创汇收入70862万美元,增长49.0%。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09968人,比上年末减少1769人,其中女性就业人员89389人,比上年末增加27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8%,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25.3亿元,增长4.2%;林业0.6亿元,下降6.8%;畜牧业74.7亿元,增长7.1%;渔业0.6亿元,增长9.3%;农林牧渔服务业9.2亿元,增长19.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4.4万公顷,增加1.1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8万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7.5万公顷,比上年略有增加。 粮食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粮食产量335.1万吨,比上年增产18.7万吨,增长5.9%,其中,夏粮产量158.8万吨,增产3.2万吨;秋粮产量176.3万吨,增产15.5万吨。 棉花和油料产量稳定。全年棉花产量16.3万吨,比上年增产0.6万吨,增长3.6%;油料产量11.5万吨,增产1.4万吨,增长14.2%。 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生产稳定。全年蔬菜产量342.9万吨,比上年增长3.2%;肉类总产量30.5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23.9万吨,增长1.5%;牛奶产量4.5万吨,增长18.3%。 年末耕地面积57.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29.9亿元,增长6.9%。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下降1.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22.1%;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98.3亿元,增长1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增长7.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2.9亿元,增长13.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26.0亿元,增长13.6%,轻重工业比为21:79。 规模以上工业效益逐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50.4亿元,比上年增长8.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0%。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06家,实现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6.6亿元,增长30.3%;农村投资94.5亿元,增长11.5%。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5%;第二产业投资96.9亿元,增长33.7%;第三产业投资48.0亿元,增长21.9%。 全年房地产投资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商品房竣工面积24.9万平方米,下降67.4%。商品房销售面积31.7万平方米,下降52.5%。 全年施工项目559个,比上年增加5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5个,比上年增加110个。 五、国内贸易 需求稳定,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7.6亿元,增长17.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0.1亿元,增长23.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01.4亿元,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5亿元,增长25.1%;其他行业零售额1.8亿元,增长28.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9%,肉禽蛋类增长24.0%,汽车类增长36.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3%,化妆品类增长37.4%,金银珠宝类增长24.3%。 各类商品市场发展繁荣。2008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26个,与上年持平,其中亿元市场17个。全年商品成交额155.5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84.2亿元,生产资料成交额71.3亿元。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繁荣,出口增长较快。全年进出口总额1225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出口107520万美元,增长34.2%;进口15027万美元,增长11.6%。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合同7项,新批“三资”企业合同总额7847万美元,企业合同外资额4606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544万美元,增长3.8%。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亚洲的投资为3799万美元,欧洲和北美洲分别为595万美元和552万美元。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588人次,比上年增长37.0%,外汇收入168.7万美元,增长36.6%。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4.1亿元。全市客运周转量31.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1%;货运周转量38.3亿吨公里,增长2.4%。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年末全市拥有汽车631688辆,其中私人汽车345879辆,个人小型汽车74922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