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2003年我市突出以向北京开放为中心,积极组织各类对外招商活动,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年内新注册三资企业10家,三资企业投资总额48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外方注册资本20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利用外资21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0%,其中出口总额1.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 采取积极措施克服“非典”影响,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7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接待国际游客5255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国际旅游创汇98.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3%。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继续保持增长。200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受“非典”影响,铁路运输运量减少。全年铁路货运量988万吨,客运量298万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2%和32.6%。公路货运量4742万吨,货物周转量40.92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2.0%;公路客运量2669万人,客运周转量20.02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8.0%。 2003年邮电业务总量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372万元。年末全市电话装机总容量91.7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达73.1万户,比上年增长14.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3.03万户,比上年增加25.67万户。全年邮递函件1191.3万件,包件21.47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9.1%和7.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部财政收入3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基金预算收入6.55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全部财政支出4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68亿元,比上年减少4.5%;基金预算支出6.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2 金融运行状况平稳。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5.6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其中企业存款64.05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5.59亿元,比年初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9.99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其中短期贷款169.59亿元,比年初增长6.3%;中长期贷款88.32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全部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29.09亿元,比上年减少19.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科研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共评出科技成果50项,8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2003年完成科技成果3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项,国内领先水平的1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8项。2003年末全市大中型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99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0667万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5177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条件继续改善。张家口医学院、师专、农专合并成立了河北北方学院,办学质量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9703台。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95所,普通高中年末在校学生5.22万人;普通初中年末在校学生22.5万人。小学1830所,小学年末在校学生35.36万人。“普九”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7%;初中入学率达到96.93%;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26%和92.63%。全市有幼儿园222所,年末在园幼儿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年末在校学生37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年内国内演出观众人数21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量100.51万册件。全市有文化站214个,全年组织文艺活动1276次。我市创排的大型现代晋剧《天漠》获河北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剧目、优秀编剧等8大类的14个奖项;《筋筋的莜面,粘粘的糕》获河北省“金种奖”作品三等奖,剧本《新孟丽君》、歌曲《为民宗旨歌》、《共产党与老百姓》获河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真情岁月》、《灾难面前勇者胜》分获河北省抗击“非典”征歌一等奖和三等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74个,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390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5万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共举办、承办了省、市级比赛6项15次。在全省各类竞技比赛中夺得金牌24枚、银牌23枚、铜牌34枚。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非典”期内,我市率先启动“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周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宣传周”优秀组织奖,全民健身热潮高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450.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1.34万人;非农业人口137.9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95‰,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2.94‰。 城乡居民收支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元,比上年增加456元,增长8.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44元,比上年增加230元,增长5.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24元,衣着消费支出564元,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428元,居住消费48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0.5%、2.1%和4.6%。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辆,摩托车21.2辆,彩色电视机109.2台,家用电脑7.6台,空调器5台。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话75.7部,移动电话34.5部。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3.7平方米。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777元,比上年增加243元,增长15.8%。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292元,比上年增加122元,增长10.4%。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7平方米,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5.62万人,比上年增长15.6%。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9.48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0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25个,床位数4319张,年末在院人数2733人。农村低保和传统救济总人数达1.54万人。全市拥有福利性企业和单位114个,职工人数3303人,其中残疾职工1436人。全年接收社会捐赠5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