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张家口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6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总额75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2%。

外商投资项目注册资本增长。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12户,比上年增加5户,注册投资总额34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倍;客商注册资本14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倍。实际利用外资45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4.2%。其中客商实际投31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5.7%。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运输和邮电通信能力增强。2001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716公里,2001年公路运输货运量4610万吨,货物周转量39.21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4.2%。公路客运量2531万人,比上年增长3.5%;客运周转量16.42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0%。铁路运输货运量1074万吨,比上年增长2.4%;铁路运输客运量447万人,比上年增长3.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1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481万元。全年新增交换机容量13.46万门,总容量达67.84万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12.32%,其中城市达26.4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4.1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7.4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89万户。全年邮递函件和包件分别达1145万件和22万件。

旅游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抓住黄金周假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年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4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517人,比上年增长12.8%。旅游总收入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外汇收入64.9万美元,比年增长11.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9.08亿元,比上增长10.8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82亿元,比上年增长7.96%。全部财政支出28.35亿元(包括中央及省转移支付),比上年增长26.79%。

金融形势平稳。200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8.28亿元,比年初增长11.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18.19亿元,比年初增长11.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2.28亿元,比年初增长4.76%.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34.17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2001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4387万元,比上年增长40.83%。其中:财产险11273万元,寿险23114万元。全年已决赔款78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21%。其中:财产险赔款6763万元,寿险赔款1055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1年末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315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1603万元,其中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4432万元。2001年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4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地方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及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所,全年招收新生6911人,年末在校学生18343人;成人高等教育全年招生3947人,年末在校学生8921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1所,全年招收新生13225人,年末在校学生38537人;普通高中40所(包括完全中学),全年招收新生13552人,年末在校学生36783人;普通初中262所,全年招收新生82313人,年末在校学生207646人;小学2145所,全年招收新生58405人,年末在校学生40953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46人,年末在校生903人;幼儿园招生49702人,年末在园幼儿6307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984473册;文化艺术创作取得新成果。二人台《父子争权》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金奖。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市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7.69%。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59%。有线电视用户达22.9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得到加强。2001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6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958人,其中医生6197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892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76个,床位数8606张;卫生院295个,床位数2527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9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705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年全市举办县以上体育比赛29次,参加人数达3928人次。竞技体育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30枚、银牌48枚。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448.94万人,人口出生率8.57‰,死亡率5.04‰,人口自然增长率3.53‰。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38.58万人,非农业人口108.93万人。男性人口235.42万人,占总人口52.4%,女性人口213.52万人,占总人口47.6%。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一控双达标”通过省验收。2001年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6442万元。年末环境保护人员达1599人,其中企业环境保护人员698人。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263人。2001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6.5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7.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随着国家各项增资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居民生活收支增加,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5元,比上年增长4.7%。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3918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食品消费比上年增长4.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7.0%;设备用品中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比上年增长25.8%,娱乐文教服务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0.0%,居住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43.4%。城市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摩托车13.5辆,家用电脑7台,微波炉6.5台,彩电103.5台。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4平方米。受连年旱灾的影响,农民收入有所减少。200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88元,比上年减少223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6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养老、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工作得到加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1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31.42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46.74万人。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349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7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网络覆盖面达100%;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28%。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26万元,接收社会捐赠2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