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定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强化举措, 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保定市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22.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0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22元,比上年增长11.7%。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9.2 : 46.0 :34.8调整为19.3 :47.1:33.6,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农业、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旅游、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交通通讯、城镇建设、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 市场物价稳中微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104%,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3%,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4.5%,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长。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2.79万人,增长 0.34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74.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0.2 亿元,同比增长12.0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875元,同比增长1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加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国有企业亏损严重,部分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生活困难等。 二、农 业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坚决落实“两减免、三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14.8 亿元, 比上年增长5.8 %。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 主要农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农业实现产值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5.4%。粮食播种面积 82.0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3%,总产量446.74万吨,增长 1.1 %;棉花播种面积 4.2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85.5 %,总产量 3.81 万吨,比上年增长93%;油料播种面积 8.3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总产量 27.45万吨,比上年下降1.2 %;蔬菜播种面积15.7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3 %,瓜类播种面积2.4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5 %,瓜类总产量 95.5 万吨,比上年增长3.2 %;水果(含果用瓜)总产量118.7万吨,比上年下降5.2 %。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畜牧业产值120.5亿元, 比上年增长6.7 %,肉类总产量达69.2 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猪肉产量完成49.7万吨,比上年增长 6.1 %,禽蛋产量完成45.5万吨,比上年增长0.7 %。牛羊奶产量 32.7 万吨,比上年增长43.1 %,年末生猪存栏504万头,比上年增长3.4%,大牲畜存栏65.9万头,比上年增长2.0 %,其中:牛存栏50.9万头,比上年增长6.8 %,羊存栏285.8万只,比上年增长 4.4%。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实现渔业产值3.6亿元,下降2.6 %,淡水养殖面积0.8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6.5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5.0万吨,比上年下降13.1 %。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实现林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当年造林面积3.3万公顷,四旁植树1409万株, 新育苗木 0.57万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 34.7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74.5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 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0.2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9 %。年末拥有各种拖拉机17.8万台,农用运输机械32.9万辆,当年机耕面积 52.8万 公顷,比上年增长0.36 %,有效灌溉面积64.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4%,农村用电量247164万千瓦小时,下降2.64%,农用化肥施用量41.2万吨(折纯),增长2.2%,农药施用量 1.1万吨,增长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战线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年完成完成工业增加值35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743.3亿元,增长32.5%。轻、重工业均有增长,轻工业完成产值241.6亿元,增长31.4%,重工业完成产值501.7亿元,增长33%。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4.9亿元,增长24.1%,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20.3亿元,增长30.6%,“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增长16.4%。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非国有企业及个体经营单位完成工业总产值648.5亿元。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产量随市场变化而调整。名牌产品、市场畅销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生铁增长312.3%,发电量增长135.8%,汽车增长28.5%,改装汽车增长33.2%,塑料制品增长21.6%,变压器增长51.3%,照像胶卷增长12.5%,蓄电池增长31.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销售收入722.4亿元,增长34.5%;实现利税69.1亿元,增长30.1%; 实现工业增加值188.9亿元,增长2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57.3亿元,增长22.3%;实现利税24.6亿元,增长36.6%;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40.3%。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大中型工业主导作用继续发挥。全市144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4.8亿元,增长16.9%, 占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的57.2%;完成工业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15.6%,占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的54.5%,产品销售率98.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比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高0.3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7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市辖区内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30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8659.5元/人。实现利税总额为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