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623个;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3万人,医生0.8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以上人员0.75 万人,医院卫生院542个,病床床位1.89万张。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继续改善,25个县(市、 区)全部达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标准。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共举办市级以上各类比赛8次。全市发展国家二级裁判86人。各运动队参加比赛共获省级以上金牌134枚,获省级以上银牌121枚,获省级以上铜牌92枚。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政策成效显著,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市年末总户数297.8万户,比上年增加1.7万户,其中:市区27.1万户,比上年减少1.2万户。年末总人口1077万人,其中市区9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9万人和3.4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26.2万人,比上年减少70.1万人,非农业人口250.8万人,比上年增加77.4万人。男性人口546.1万人,女性人口530.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8万人和5.1万人。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人数达 1060人,环境监测站 11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投资额达2.75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 个,分54个小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15277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15715.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22490 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35.8平方公里。城市绿地面积2290.5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439.8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698.7公顷,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139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5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含市区)达到2921元,比上年增长4.1%。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46.9亿元,比年初增加79.4亿元,增长11.9%。 居民消费支出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72元,其中,食品类支出1874元,衣着类支出646元,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285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不含市区) 支出1439元,其中,食品支出554元,衣着支出106 元,居住支出258元。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失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2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9.5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规范。年末全市有33.16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2.8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6.9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3所,城镇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4所,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181所,光荣院25所,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27个。国家优待优抚4.7万户,定期补助3万人,定期抚恤0.8万人,城镇临时救济0.5万人次,农村临时救济3.7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