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抢抓机遇、强化举措,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步伐,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经受住严峻考验,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增速较上年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保定市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78.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增速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21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5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50元,比上年增长11.9%。 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8.9:44.8:36.3调整为19.2:46:34.8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围绕“一牧二菜三林果”进行调整,粮经比由上年的74.7:25.3 调整为72.4:27.6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大幅回升;旅游、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交通通讯、城镇建设、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 市场物价稳中微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101.1 %,较上年提高1.1 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1 %,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4 %,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长。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62.58万人,增长0.32%。职工人数68.62万人,下降1.44%。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6.46亿元,同比增长7.97 %。职工工资总额65.84亿元,同比增长7.79%,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2.65亿元,同比增长7.48%。职工平均工资9548元,同比增长8.88%,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84元,同比增长9.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加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国有企业亏损严重,部分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生活困难等。 二、农 业 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260.86亿元, 比上年增长5.7%。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农业实现产值15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粮食播种面积84.7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7%,总产量441.84万吨,增产4.9%;棉花播种面积2.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8.2%,总产量1.97万吨,比上年增长50.5%;油料播种面积8.3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1%,总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9%;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5%,总产量883.79万吨,比上年增长10%;水果(含果用瓜)总产量186.2万吨,比上年增长10.5 %。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畜牧业产值94.84亿元,比上年增长5.94%,肉类总产量达65.21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猪肉产量完成46.83万吨,比上年增长6.01%,禽蛋产量完成45.17万吨,比上年增长4.26%。牛羊奶产量22.82万吨,比上年增长62.85%,年末生猪存栏487.2万头,比上年增长4.43%,大牲畜存栏64.6万头,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牛存栏47.65 万头,比上年增长9.57 %,羊存栏273.8万只,比上年增长2.74%。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实现渔业产值3.72亿元,增长9.2%,淡水养殖面积0.7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9.7%,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75万吨,比上年增长5.8%。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实现林业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当年造林面积3.6万公顷,四旁植树1780万株,新育苗木0.57万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2.2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5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 %,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65.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0.5%。年末拥有各种拖拉机17.9万台,农用运输机械32万辆,当年机耕面积52.6万 公顷,比上年下降18.1%,有效灌溉面积64.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农村用电量253862万千瓦小时,下降5.8%,农用化肥施用量40.3万吨(折纯),增长2.5%,农药施用量10038吨,下降0.1%。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831亿元,增长18.1%,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1246.5亿元,增长21.6%;完成增加值456.7亿元,增长18.6%;实现总收入1744.2亿元,增长18.9%;实现利润159.2亿元,增长17.3%;上缴国家税金22.4亿元,增长20.6%;完成出口交货值76.5亿元,增长2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战线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改革步伐,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完成工业增加值3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514.49亿元,增长27.4 %。轻、重工业均有增长,轻工业完成产值182.02亿元,增长15.5%,重工业完成产值332.47亿元,增长35.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4亿元,增长20.8%,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26.9亿元,增长15.4%,撊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8亿元,增长27.4%,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非国有企业及个体经营单位完成工业总产值931.3亿元,其中:个体经营单位完成工业总产值587.6亿元。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量随市场变化而调整。名牌产品、市场畅销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日用玻璃制品增长8.6倍,纸制品增长116.9%,汽车增长34%,改装汽车增长68.3%,塑料制品增长18.9 %,变压器增长 29.2 %,化学纤维增长13.1 %,电影胶片增长75.2%,蓄电池增长19.9 %,发电量增长26.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销售收入 524.2亿元,增长24.2%;实现工业增加值150.1亿元,增长2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3%;实现利税54.3亿元,增长32.8%;实现利润3.02亿元,增长63%。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下降0.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