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唐山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2.62亿元,增长33.9%,赔给付金额7.46亿元,增长2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52亿元,增长55.8%;人寿险市场继续扩大,人寿险保费收入23.10亿元,增长26.7%。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14.2%,新建和翻修改造城市道路32条,新增道路面积1.84万平方米。新铺燃气管线30.8公里,扩供管道煤气用户8688户,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7.5%。年内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5.5%,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供水总量27189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1867万立方米。市中心区三期供水工程已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输水管线12公里。年内新开通7条公交线路。

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继续实施环城区绿化建设,全年共植树282.33万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89.8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312.36公顷,绿地率达到38.72%,分别比上年增加88.67公顷和0.4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1平方米。纪念碑广场改造全面完工,国际会展中心部分投入使用。采煤下沉区绿化改造深入实施,南部采沉区绿化改造建设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市)城及村镇建设投资50.7亿元,其中村镇建设投资25.5亿元。遵化市建设南路和文礼大街改造、东二环南通、玉田县北环路附路工程均已完工通车。以重点镇为核心的建制镇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又有600个村被确立为文明生态重点建设村。2004年我市城镇化率为42%。

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市环境保护污染监测体系达到全国、全省领先水平,并在全省率先开展“环保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全市有125家企业完成创建任务,累计投资7602.8万元。市区全年完成治理项目46个,日处理12万吨的西效污水处理二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日处理8万吨的古冶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试运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4.95%,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0.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8.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97%,二养化硫排放达标率达到98.03%,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3.1,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77天,达到创建省环保模范城指标要求,比上年多35天。

十、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科技工作跃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明显。科技人才、科技合作、科学发展与公共服务三个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市级重点试验室9个,拥有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农业产业研究开发中心;7家市级民间特色研究开发机构。全市共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63项,取得重大突破或显著效益项目85项,其中6个项目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服务活动日益频繁。全市技术贸易机构达495家,完成技术交易合同额1.83亿元,增长10.2%。科研成果丰硕,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117项,其中国际先进及以上18项,国内领先94项,国内先进5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601项,增长5.8%,专利授权370项,下降16.9%。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8.2亿元,增长3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2004年我市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唐山陶瓷材料产业基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029所,在校生132.7万人,教职工9.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6万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7万人,增长29.6%,在校研究生721人,比上年增加200人。河北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河北理工大学;唐山师院被省教育厅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基础教育得到加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2.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4.3%,高考升学率居全省前列。小学在校学生46.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幼儿园在园儿童15.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76.9%。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全市全年教育投入25亿元,增长11.1%,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完成263所,全市新装备计算机教室352个,新装备校园网191所,累计达到300所。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影剧院和开放礼堂7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图书馆13个,总藏书149万册,年借阅人数108万人次。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县级电视台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58万户。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16种。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进一步贴近群众,涌现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精品,其中,唐剧《人影》荣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并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舞蹈《蛙趣》等6件作品荣获河北省燕赵群星奖。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

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显著。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院1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2.34/10万人和5.91‰。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加强,全市适龄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9%。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乡医执业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体”工程,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年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团体冠军5次,获个人单项金牌73枚;承办了5项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培养二级运动员183名,其中有55名运动员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5 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审批国家二级裁判员157名,培养一级裁判员17名、国家级裁判1名。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全市拥有健身路径299条,新增60条,社区、乡镇健身苑8个,体育运动场地3061个,其中体育场馆1473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90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增长7.7%;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为1998年以来最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7196元,增长10.2%,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5.5%;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5元,增长15.0%,其中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5.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9%和40.8%。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现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0平方米。在岗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4060元,增长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