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支持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71.05亿元,增长14.1%(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5.10亿元,比年初增加103.15亿元,增长12.6%。其中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0.78亿元,比年初增加13.65亿元,增长5.3%。金融部门逐步扩大贷款,年末贷款余额1305.99亿元,比年初增加235.77亿元,增长22.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研究与开发有明显成效。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10项,其中属于国际先进水平13项,属于国内领先水平76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全年获省长特别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7项,市科技进步奖71项。全年申请专利1218项,授权702项。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实现6.6亿元。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45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增长28.1%;技工贸总收入190亿元,增长31.0%;出口创汇11000万美元,增长10.0%;实现利税13.8亿元,增长25.5%;财政收入3.79亿元。 教育战线强化素质教育,扩大招生数量。全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5.27万人,在校生14.70万人。招生研究生928人,在学研究生2295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55万人,在校生4.81万人,毕业生1.3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4.72万人,在校生12.48万人。全市劳动技工学校45所,招生7112人,在校生13159人,毕业生4917人。全市普通中学711所,招生28.52万人,在校生82.6万人,毕业生23.07万人。职业高中73所,招生2.56万人,在校生7.31万人,毕业生2.43万人。小学3557所,招生11.76万人,在校生95.8万人,毕业生21.9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7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艺术表演场所23个。文化馆、群艺馆25个,举办文艺活动1304次,举办展览254个。公共图书馆21个,藏书量325万册。广播综合覆盖率99.1%,电视综合覆盖率98.8%。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00个,其中医院10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卫生机构24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44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67万张。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4万人,其中医生1.52万人。体育技能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展开。全年我市选手在省级以上比赛共获金牌93枚,银牌88枚,铜牌69枚。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310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3.25万人次。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561.0公里,增长0.3%,道路面积999.9万平方米,增长37.9%,排水管道长度达945.3公里,增长29.1%。我市目前有水厂8座,日产水能力85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1054公里,全年供水量20469万立方米。城市公用事业继续发展。煤气、天然气管道长度306公里,供热管道总长度240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0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78条,营运车辆1694辆,营运线路长1046公里,年客运总量19293.1万人次,增长7.8%。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市区大气质量明显优化。重点烟尘污染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有明显改善。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4个,烟尘控制区23个,烟尘控制面积112.4平方公里,噪音控制覆盖面积112.0平方公里,噪音控制达标面积57.7平方公里。全市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0%,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181天,优、良天气占全年近50%,比上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绿化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城市公园26个,公园面积272.98公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537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410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02平方米。 十一、人民生活 2002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0元,比上年增长6.4%,人均消费性支出5821元,增长4.3%。截止2002年末,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22.2台,电冰箱98.6台,洗衣机97.4台,空调器87.2台,钢琴2.5架,移动电话53.0部,电脑21.0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45元,增长3.05%。农村居民百户耐用品拥有量略有增加,百户拥有彩电87.1台,洗衣机79.3台,电风扇184.6台,电话机69.6部。 我市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截止2002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7.67平方米, 94%的家庭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0.54平方米,增加0.85平方米。 注:本统计公报使用的数据都是年快报数据。 主要指标的解释 ⒈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强调区域(地域)原则,在我们石家庄市区域(地域)内的中央、省属、市属及其以下单位(企业)以及私营、个体、中外合资、外资企业单位(企业)等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我们石家庄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⒉增加值: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 ⒊三次产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交通运输、商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设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等。 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分为七部分,即:(1)基本建设投资,(2)更新改造投资,(3)其它投资(没有列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计划的投资),(4)房地产开发投资,(5)城镇集体投资,(6)农村非农户(即农民集体)投资,(7)个人投资(包括城镇私营、个体、个人投资、农村个人投资)。其中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这个指标反映全社会消费品的零售规模,是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实现程度,以及货币流通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