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市静海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创新、发展、富民、和谐”这一主题,扎实推进“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战略,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土地、资金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一、综合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7.58亿元,可比增长15.1%。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亿元,可比增长-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6%;第二产业增加值76.15亿元,可比增长19.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77%。其中,工业增加值72.82亿元,增长22.8%,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1.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06亿元,可比增长12.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7%。全年财政收入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36.8%,比生产总值增幅高19.1个百分点(生产总值按现价增幅为17.7%),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为13.63%。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达到30.5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4万人,第二产业15.2万人,第三产业7.9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931个,比上年多109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15人。其中,安置“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3人。2007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774家,参保人数41432人。其中,新扩面7478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802家,参保人数3014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203家,参保人数55085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36亿元,可比增长-1.1%;完成农业总产值28.06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中,种植业产值12.6亿元,增长-0.25 % ;畜牧业产值12.44亿元,增长5.89 %;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129.37%;渔业产值2.32亿元,增长21.82%。年末全县共有种植小区11个,占地面积1942亩,带动农户95户,实现销售收入2897万元;养殖小区105个,占地面积5681亩,带动农户1529户,实现销售收入3.17亿元。

主要农业生产指标:年末耕地面积103.7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19万亩,同比增长-18.63%;粮食总产量21.51万吨,增长-19.23%;当年成活造林面积0.65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0.26万亩;森林覆盖率18.9%;全年生猪饲养量63.54万头,增长-6.9%;出栏猪44.73万头,增长-8.3%;奶牛存栏1.79万头,增长-15.2%;牛奶产量9.67万吨,增长-8.3%;水产品养殖面积3.75万亩,增长-6.0%;水产品产量2.68万吨,增长-3.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69.77万千瓦,增长0.7%;机电排灌面积88.22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8661吨,增长50.6%。

三、工业

2007年,全县工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593.3亿元、利润总额30.1亿元、工业增加值72.82元,同比增长33%、20.8%和22.85%,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30.4%、103.4%和107.9%。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64%。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6家,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利润总额19.2亿元、增加值54.62亿元,分别增长38.2%、22.6%和27.9%,占全部工业的比例分别为78.7%、63.8 %和 75 %。以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等为重点的十二个重点行业,2007年累计完成营业收入467.5亿元、利润总额22.3亿元、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4%、10.4%和29.6%,占全县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8.8%、74.1%和66.7%。其中,钢铁行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16.2亿元,占全县比重为53.3%,同比增长57.8%。

2007年,全县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08.4亿元,同比增长33.6%,产销率达到97.5%;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26.1%;全县工业总资产贡献率20.5 %,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5次,比上年增加1.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5.2万元/人,比上年提高38.7%;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5.3 %。

三个县级工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54.9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32.2%和45.6%,分别占全县工业的9.3%、8.6%和14.7%; 七个乡镇工业区完成营业收入42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7%和72.4%和30.6,分别占全县工业的7.1%、5%和6.5%。

主要产品产量:钢材9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管材477万吨,增长27.7%;板材77万吨,增长61.1%;带钢236万吨,增长-10.6%;型钢90万吨,增长13.3%。有色金属32万吨,增长68.6%;金属制品48万吨,增长12.5%;食品33.4万吨,增长10.2%;汽车配件1674万件,增长14.46%。

四、固定资产投资、环境保护

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9.1%。按构成分类:建筑工程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安装工程投资5.7亿元,增长21.2%;设备工器具投资28.2亿元,增长36.2%。当年新增固定资产40.8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2亿元,增长1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7 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亿元,与上年持平。三次产业分别占全县投资比重为1.4 %、72.7%和25.9%。

工业项目投资完成43.7亿元,较上年增长18.4%,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2.7%。其中,制造业项目的投资比重为89.5%,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占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42.3%,投资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4.4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8.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1%和177.4%

2007年在建施工项目54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为440个,竣工投产项目392个。完成投资超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项目240个,增长25.6%,实际完成投资额43.9亿元,增长7.6%;完成投资超3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36个,增长2.8%,实际完成投资额26.2亿元,增长8.3%;完成投资超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项目19个,增长3.2%,实际完成投资额18.1亿元,增长29.1%;完成投资超亿元(含亿元)的项目9个,增长125%,实际完成投资16.6亿元,增长107.5%。

全年环境保护投资合计4.66亿元。其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9亿元,工业污染防治投资2.07亿元。本年环保投资指数为4.2%,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良好水平以上天数为27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0.17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