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交通邮电业完成增加值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交通基础设施稳步发展,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61公里,比上年增长2%;柏油路面公路1220公里,增长1.8%;干线公路305公里,增长9.7%。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19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874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34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6007万人/公里。目前全县共有运输车辆2300部,折合7000个吨位,有线路客运车辆212部,出租车1400余辆。邮电通信市场不断扩大,业务量持续增加。2002年本地电话用户达10.7万户,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住宅电话9.74万户,增长16.4%;本地中继光缆长度3785公里,增长20.8%;N-ISDN用户256户,增长68.4%;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400万元,增长4.5%;电信业务总量8009万元,增长10.1%。 六、商业 2002年批零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6亿元,增长17.2%;集市贸易成交额19.1亿元,增长21.1%;出口交货值19.8亿元,增长20.3%。一批重点商业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并投入运营。年内完成了投资2200万元,占地30亩的县城东兴综合市场的建设,并已正式开业;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县城东兴商场也在年底竣工;投资200万元,新增面积15亩的县供销社旧物市场三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另外,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电力海翔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中,可望于200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商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县供销社系统在静海镇社改革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全县基层供销社的改制任务,解决了基层社历史形成的“人员、资金”两大包袱。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进资产的调整和重组,相继注册成立了一批较有竞争力的有限责任公司。批零贸易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采用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2002年底,县社系统已累计建成各类连锁店、站79个,中小超市12家,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2年我县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财税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大力组织收入,全县财政收入圆满完成预算目标。并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基本保证了正常经费的支出需要,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地调度资金,支持了农业、教育、县重点工程等项建设,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4.1亿元,占预算收入的102.5%,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县、乡级收入2.3亿元,增长31.2%;财政支出为3.7亿元,占支出预算的99.4%,比上年增长20.1%。金融业稳步发展,存贷款业务不断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2亿元,比年初增加6.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3.1亿元,比年初增加3.4亿元;各项贷款62.3亿元,比年初增加3.65亿元。年末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9.9亿元。保险业发展较快,业务量增幅较高。年末全县保险机构达到8家,承保金额合计488388万元,增长31%;全年保费收入12883万元,其中财险收入4246万元,寿险收入8637万元;全年赔付支出3752万元,其中财险支付3026万元,寿险支付726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近年来我县稳步推进科教兴县战略,教育投入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均位于全市先进行列。年末共有学校155所,其中普通中学46所,小学100所,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86220人,教职员工6290人。全县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全部18个乡镇均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职教和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新一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完成投资2900万元,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基本竣工,预计于2003年交付使用。此外,年内19所学校新建或扩建了教学楼,投资额23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末全县共有影剧院2座,拥有座位1600个,演(映)场次100次,观众5万人;拥有县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无线电视台1座,全年制作节目449小时,覆盖率达96%;有线电视台1座,开播电视节目36套,有线电视用户1.9万户。电视台通过增加专项资金投入,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17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农村卫生院28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75张,其中县级医院拥有病床540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272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25人。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居民就医条件得到改善。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县举办县、乡级运动会36次,参会运动员11440人。年内成功举办了“康乃馨”第十届全民运动会,取得22金、20银、10铜的好成绩;举办了“鲁能杯”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并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展示了静海的新形象;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周”和“十九届群众体育节”,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兴起。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508555人,比上年增加3273人,其中农业人口426313人,减少157人,非农业人口82242人,增加3430人。全年出生人口6795人,出生率13.4‰;死亡人口3160人,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县属单位职工人均工资11286元,比上年纯增1632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4912元,纯增562元,增长12.9%。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9%下降到37.8%,消费层次继续提升。开展“蓝天碧水”工程、创建市级环境模范城区工作取得新进展,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02年实施社会救济总人数51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0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711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7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58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