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红桥区统计局 2008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富民强区”目标,加快实施“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走势回落的影响,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增长31.5%,比同期加快17.4 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和结构调整的动力,实现增加值65.43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部GDP的比重达到97.1%,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9.3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财政税收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3.3%,比上年同期增长43.3%,增幅居市内六区首位,创历史最好水平;区实有财力达到11.75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08年全区共实现税收总额10.58亿元,比上年净增2.46亿元,增长30.3%,其中国税收入增长29.1%,地税收入增长30.9%。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强劲增势。2008年,全区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改善城区面貌这一投资主题,在服务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成了一批上规模的项目。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6.4%,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3.9个百分点。各类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营造了环境,增添了后劲。 二、工业、建筑业 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部分重点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区规模以上14个工业行业中,有8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速均超过20%。与此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利税总额243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和9.2%;企业产销率达99.3%。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电耗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5家,年内完成增加值4100万元,产值2.92亿元。截止08年末,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40万平方米。 三、商业 通过积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展消费区域,我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个体经济表现活跃,实现零售额76.42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区社零额的比重为88%,较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餐饮业继续呈现强劲发展态势,特色和个性化经营更加明显,各种正餐、快餐、风味小吃齐头并进,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91亿元,同比增长27.8%,拉动社零额增长5.9个百分点。商品集散功能进一步增强,大胡同商贸区实现市场成交额83.68亿元,累计实现税收8011.6万元,其中留区税收305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9%。 四、招商引资 区有关招商部门积极搭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平台,成功举办了天津?红桥2008系列招商活动周,9个重点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意向。全年共实现内联引资协议额47.46亿元,实际到位47.74亿元;引进外资协议额8996万美元,实际到位8383万美元。多家总部型企业、金融企业分支、新兴服务企业落户红桥,盘活了一批闲置载体,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个体私营经济平稳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625户,新增私营企业346家,新增注册资本3.88亿元。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光荣道、南运河南路、南运河北路等7条道路建设;永乐桥、西青道立交桥、新三条石桥等竣工通车;泰达城、天津虹桥国际社区、洪湖雅园、河怡花园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累计拆除各类房屋7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和公建单位7600户,全区在建工程建筑面积达到31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7.9万平方米。 民心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完成了永明西里、四段等35片97.99万平方米的旧楼区综合整修,创建了一批精品示范小区。对四新道等27条支线道路、31片里巷道路及80片积水点实施了改造。共投入97.95万元完成了108片262盏“路灯光明行”工程。全年新增供热面积26万平方米,全区热化率达到94%。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继续深化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和景观河道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声环境质量明显改观。不断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年末,全区各类苗木总数达到172.14万株,公共绿地面积243.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8.51%,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28平方米。 六、教育、科技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全区9年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初中改制校全部恢复为公办校,小学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工作进入实质运行阶段,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探索实施了多体制办园新模式。以科研带动教学,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千百十”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至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小学57所,在校学生31059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5016人;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4402人。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区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403份,总额达到5.02亿元;登记天津市科技成果49项;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创新基金项目6项,科技支撑与产业化推进计划4项;获国家、市无偿资金支持225万元。年内共实施专利项目8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专利51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实现销售收入23211万元,实现销售利润3794万元,创收外汇410万美元。 七、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围绕迎新春、迎奥运、红桥区第六届社区文体艺术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文艺演出110场(次),创作各类文艺新作品120余个,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600余人次,新增社区文艺团队20支。建设了红桥区文化网,宣传红桥深厚文化底蕴。2008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站4个;图书馆2个,藏书21.3万册,全年接待读者7032人次。有文物保护单位12处(点),其中国家级1处(点),市级5处,区级6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