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县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大兴县统计局

1999年是我国的大事之年,我们不仅迎来了祖国母亲的五十华诞,又喜迎了澳门的回归。在这充满喜庆的一年里,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五大”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以“一个中心,两个落脚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保持农村稳定为落脚点)为工作中心,真抓实干,使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99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3.8%上升到4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三、二、一”的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1999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增速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全年财政支出6.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0.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0.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教育事业费支出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二、第一产业

农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农副产品生产稳定在较高水平。1999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若干政策和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发展“六种农业”(即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继续加大对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199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产值9.7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1%,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农业总产值的28.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使全县农业内部结构逐步趋向优化。

粮食生产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28.3万吨,比上年减4.5万吨。其它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如下表所示:

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99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18万千瓦,其中新增1.37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中耕作机械动力合计10.27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合计8.13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合计30.72万千瓦;收获机械动力合计4.07万千瓦。

三、第二产业

1.工业

1999年,全县工业以党的十五大、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统揽工业工作,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加大软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坚持多轮驱动,使全县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运营质量得到改善,效益不断提高。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工业总产值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销售收入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工业利润2.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

乡村工业是全县工业生产的主力军,乡村工业全年完成产值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销售收入39.83亿元,增长23.4%;利润2.41亿元,增长21.7%。

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销售收入11.15亿元,增长37.2%;利润0.76亿元,增长17.8%。

2.建筑业

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增强,骨干企业作用突出。在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完成产值13.4亿元,增长30.1%,其中北京万兴建筑集团公司和大兴县建筑工程总公司实现产值分别为3.78亿元和1.05亿元。建筑业企业全年施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6.76万元/人。

四、第三产业

1.商业

全县商业通过努力开拓市场,加大投入,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方式,使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为市场繁荣稳定,搞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县又增加了吉星德意电器城和家居建材城、小白羊超市等商业网点。方便了消费者,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1999年,全县商饮业完成增加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8.8%。

2.交通、运输邮电业

随着全县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布局的发展要求。发展经济,交通先行。1999年,我县又开通了937路西线、962路公共汽车和1路、2路环城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1999年,全县交通运输业的客运量1285.5万人次,货运量636万吨,货运周转量4665万吨公里。

1999年,全县邮政通信能力增强,技术水平层次提高。全县共有邮电局、所26个,邮电业务总量15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发送报刊1636.2万份。

截止1999年底,全县能独立受理业务的电信支局15个;电信业务收入达10568万元,比上年增长30.4%;电话机总容量13.4万门,实际装机9.5万门,当年新装机2.8万门,全县电话机普及率为56部/百户,其中卫星城地区装机4.8万门,电话机普及率为82部/百户。

3.金融、保险业

1999年,全县金融形势比较稳定,存贷款保持增长。截止到1999年底,县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存款余额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3亿元,增长15.2%。

随着各项保障制度的建立,保险业发展较快。1999年,全县保险业各项保费收入达7085.4万元,理赔金额3460万元。

4.房地产业

随着国家房改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逐渐升温,房地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商品房销售看好,个人购房需求上升。1999年全县房地产业投资总额5.5亿元,比上年增长59.8%。全年施工面积5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0万平方米。商品房(全部为住宅)销售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到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