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北京市统计局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区县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了全区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经市局确定,顺义区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亿元,比上年下降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按常住人口(常住人口71.1万人)计算人均GDP达到 4812美元/人,比2000年增加2821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3:51.6:31.1变化为2005年的7.2:61:31.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特色日益突出。

表1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2005年 2004年 比上年增加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276.1 230.8 45.3 19.6

其中:第一产业 19.9 20.9 -1.0 -4.8

第二产业 168.3 135.1 33.2 24.6

第三产业 87.9 74.8 13.1 17.5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1亿元,比2000年的104.9亿元增长1.6倍,年均递增21.4%,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各年度地区生产总值见下图:

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完成7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增值税完成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营业税完成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企业所得税完成3.7亿元,比上年增长94.7%。财政支出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重点增加了社会保障、工交部门等方面的支出。

表2            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2005年 2004年 比上年增加 增长(%)

财政总收入 71.1 50.4 20.7 41.0

地方财政收入 16.9 12.1 4.8 39.5

财政支出 31.9 26.0 5.9 22.9

2005年,财政总收入71.1亿元,比2000年的14.4亿元增长3.9倍,年均递增37.6%;地方财政收入16.9亿元,比2000年的4.9亿元增长2.4倍,年均递增28.1%。

“十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累计分别达到50.2亿元和108.2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3.2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26.2%和25.2%。

“十五”期间各年度财政收支情况见下图:

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9%,比上年同期的105%下降5.1个百分点,比全市101.5%低1.6个百分点。居民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现“三升五降”的特点。上升的有居住类、食品类和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分别上升8.1%、4.4%和2.4%,共影响总指数上升2.79个百分点;下降的有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下降3.3%、5.5%、6.8%、1.3%和0.6%,共影响总指数下降1.8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全区开复工项目181个,其中续建项目82个,开复工面积52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3.6万平方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在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亿元,比上年增加0.1亿元,增长14.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3亿元,比上年增加23.4亿元,增长117.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现代汽车增加投资25.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6亿元,比上年减少5.3亿元,下降17.2%;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亿元,比上年下降48.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0.8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增长10.3%。完成了潮白河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和潮白河森林公园建设一期工程,启动了减河整治工程和奥运场馆周边环境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4.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3倍,年均递增37.6%。

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城乡居民消费向着文化教育和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方面支出转移明显。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208.1元,比上年增长3.4%。在八大类人均消费支出中,同比增加的有六项、减少的两项,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同比增长42.5%,其中,耐用消费品支出比上年增长75.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文化娱乐支出比上年增长49.5%;人均衣着、人均食品、医疗保健、杂项商品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6.3%、3.9%、1.4%和42%;人均居住支出和人均交通通讯支出比上年分别下降15.5%和18.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450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领域分别为:杂项商品支出,比上年增长28.9%;文化教育和娱乐,比上年增长14.3%;医疗保健,比上年增长11.2%。

“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递增13.6%。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出口交货总额27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0%。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批复,成为全国50多家申报单位中首批获准的三家之一。完成了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李桥保税中心(A型)申报工作稳步推进,与国内保税区之间的业务合作扎实开展。

“十五”期间,出口交货总额年均递增35.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5.3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农业产值21.3亿元,比上年下降1.6%;林业产值2.1亿元,比上年下降9.4%;牧业产值30.6亿元,比上年下降6.8%;渔业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6.8万千瓦。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61台,总动力8万千瓦;小型拖拉机3353台,总动力4万千瓦;联合收割机546台,总动力5.1万千瓦;农用运输车3955台,总动力4.5万千瓦;农用载重汽车1450台,总动力11.2万千瓦;机播面积达到48.4万亩,机收面积达到29.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