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二师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随着我师小城镇建设的全面拉动,以及重点项目的顺利进展,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025万元,比上年增长51.07%,其中:国有、集体经济投资44056万元,增长89.29%,私人、个体及其他经济投资6969万元,下降33.63%。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指标 代码 投资总额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 其他经济 甲 乙 1 2 3 4 5 一、按构成分: 51025 44056 5955 1014 建筑工程 02 46082 40608 0 4529 945 安装工程 03 440 390 0 50 0 设备工器具购置 04 3275 1830 0 1376 69 其他费用 05 1228 1228 0 0 0 二、按工程用途分: 51025 44056 0 5955 1014 农林牧渔业用 06 9960 8784 0 691 485 工业、建筑业用 07 10874 6955 0 3850 69 商业、运输邮电业用 08 7972 7972 0 0 0 住 宅 09 17936 16436 0 1040 460 其 他 10 4283 3909 0 374 0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9960万元,其中完成农田水利投资5005万元;第二产业10874万元,其中工业投资10844万元;第三产业投资30191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6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1%。 私人投资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为1376万元,占私人投资的23.11%;用于建造房屋的投资1040万元,占17.46%;其他投资3539万元,占59.43%。 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汽车48辆;果树定植60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695公顷;改扩建公路129公里;住房建设面积18.78平方米。 我师的建筑业生产情况运行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社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3535万元,比上年增长5.54%,其中:国有建筑企业完成19605万元,下降11.37%,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223万元,比上年增长2.6%。 三、第三产业 我师按照“拓宽搞活”的工作思路和“挖掘潜力、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开放窗口、增强活力、强化管理、增添动力”的原则,充分发挥城效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产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资销售渠道不断扩大,效率和功能不断优化提升,大力发展的旅游业和非公制经济,促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35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8.6%。 (一)公路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正确引导和大力推广集中管理、综合服务、分散经营的科学管理方式,通过道路建设的发展、师客运站的拉动,运输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增加值(现价)8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9%,全年客运量504万人, 比上年下降9.02%;旅客周转量8255万人公里, 比上年下降8.74%;货运量1550万吨,比上年上升18.05%;货物运输周转量54973万吨公里,增长9.69%;运输总收入20123万元,比上年上升8.18%。 全师年末拥有各类机动车6160辆,其中:各类汽车2572辆(含农用车410辆),各种拖拉机1669辆。在全师各类机动车辆中,个体拥有5811辆,占94.33%,其中:各类汽车2239辆(含农用车370辆),各种拖拉机1665辆。个体运输业年末从业人数2776人。 (二)批发、零售贸易业 随着个体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大力发展,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整体行业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进,我师新增商业网点75个,改建配送中心2个,具有城郊特色的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7%,其中:商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住宿、餐饮业及其他业零售总额0.85亿元。商业商品批发额0.7亿元。 (三)住宿及餐饮业 住宿及餐饮业增加值1318万元,同比增长48.5%。 (四)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596万元,比上年增长27.9%。 (五)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卫生事业以贯彻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兵团《加强团场卫生工作的决定》,围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及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卫生行业监管和团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建设,连队卫生室建设和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基层连队职工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全师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个,卫生技术人员243人,病床225张,万人拥有病床33张。 (六)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 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职工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就业为指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师各级各类学校16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教学点2个,幼儿园1所。教职工914人,其中专任教师747人;在校学生12282人,其中:高中1487人,初中4023人,小学6772人。当年中小学毕业生2664人;小学入学率99.85%,初中升学率72.9%,高中升学率82.72%,校舍面积93367平方米。全师上大专以上分数线367人,上线率86%,上重点大学分数线13人,上线率3%。 四、科技 2007年,师党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结合我师的实际情况,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搞好全方位的服务,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质量和效益。2007年全师科技经费投入达到1941.48万元,师本级科技投入100万元。全师全年共执行各级各类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24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2项、自治区科技项目2项、兵团科研项目10项、师科科技专项10项。2007年师6个团场获得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团场, 12人获得2005-2006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获得兵团科技进步奖4项,乌鲁木齐市科技进奖1项,18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师级科技进步奖。进行各种形式、类型的科技培训458期,培训人数达4.46万人次,发放科普技术资料6.56万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