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八师石河子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1-20 农八师石河子市统计局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农八师统计局

石河子市统计局

2001年是师市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改革、发展、稳定都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师市党委和市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垦区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以“兴团、富民、强师市”和“做大做强石河子垦区”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解放思想、不畏困难、锐意改革、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1年,师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表现在师市“十五”计划确定的“43411”工程正式启动,以工业为主导的师市“1+9”文件精神正在全面贯彻,兵团关于农场经济改革的“1+3”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力度显著加大,市、镇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石河子全社会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师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22亿元,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下降22.7%,第二产业增加值17.56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6亿元,增长30.9%。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一产占-93.4%,比上年回落116.7个百分点,二产占81.1%,比上年上升44.8个百分点,三产占112.3%,比上年上升71.9个百分点。在8.6%的增速中,一产拉动-8个百分点,二产拉动7个百分点。三产拉动9.6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28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6590元/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经济增长与效益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国企改革内在动力不足,科教兴师市的社会意识不强,农业种植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国有企业仍经营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场深层次改革进一步深化。2001年,师市农业遭受罕见的冷害侵袭,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师团各级领导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抗灾自教,努力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受灾职工减费、让利、补贴,以稳定职工队伍,稳定农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不断深化对农牧团场的改革力度。除继续加大对农机具、机井、林果业、畜牧业等产权转让形式改革,大力推行连队整体租赁、大额风险抵押承包、土地长期固定等改革举措和实施精准农业、膜下滴灌技术及配套的栽培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外,重点落实了1.5―2亩自用地的划分、农场连队领导的民主选举等项工作。一年来经过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团结拼博、真抓实干,大灾之年农业仍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师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6亿元。下降22.7%,完成农业总产值18.62亿元,下降27.9%。粮食总产11.6万吨,减少2.76万吨,棉花总产11.74万吨,减少6.2万吨,油料2604吨,减少3530吨,蔬菜6.18万吨,增加1.82万吨。

林果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31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林业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蟠桃、酿造葡萄、西甜瓜等名优特瓜果作为特色农业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百万亩芨芨草生态环境工程全面启动。年末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3075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0953公顷,瓜类4.45万吨,水果7697吨。

畜牧业作为师市农业的一大支柱正健康有序发展。一年来师市围绕“十五”期间做大做强垦区畜牧业,“十五”末实现百万头牲畜的目标,在畜牧业转轨、转制方面深化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私营养殖业发展、培育养殖基地和推广现代养殖新技术、实施高频繁殖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配套政策。年末牲畜存栏和畜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53.1万头,比上年增长5.l%,其中猪17.87万头,羊33.2l万只,大牲畜2.02万头;肉类总产量24832吨,增长1O.3%,牛奶21165吨,羊毛1092吨,禽蛋6681吨。全年共出栏生猪22万头,出栏牛8200头、羊17.4万只、禽104.9万只。猪胎均繁育率863.9%,羊胎均繁育率116.9%;仔猪成活率92%,羔羊成活率94.4%。

渔业生产保持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173吨,与上年基

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机械动力1.88千瓦,比上年增长6.2%。有大中型拖拉机4998台,小型拖拉机4429台,农用排灌机械2069台,收获机械299台。农用地膜施用量7796吨,农药施用量1126吨,化肥(折纯)施用量51452吨。有效灌溉面积183.27千公顷。团场和农村全年用电量22664万千瓦时。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增加值11418万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利税11425万元,比上年下降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工业企业按照师市确定的“1+9”文件精神,按“抓大搞活”的思路深化经营机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较大进展。天宏纸业、天富热电成功上市;天业工业园区、龙元乳业、科赛生物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陆续上马;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大;继续开展学邯钢、学亚星活动,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特别是团场工业、乡镇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全年师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工业总产值37.0l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3%和14.8%。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9.82亿元,增长9.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21.2亿元,下降1.5%,重工业产值15.8亿元,增长46.9%;大中型企业完成18.08亿元,增长1.6%。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产销衔接正常。产销率91.3%,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完成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51.6万吨,下降5.5%,发电量8.77亿千瓦时,下降2.4%,纱3.63万吨,增长8.1%,布7247万米,下降3.8%,味精2781吨,下降26.7%,番茄酱15565吨,下降31.3%,饮料酒24233吨,下降3.8%,食用植物油51889吨,下降13.2%,小麦粉5万吨,增长21.9%,饲料30961吨。增长1.3%。机制纸及纸板3.28万吨,下降16.8%,塑料制品5.07万吨,增长39.7%,水泥24万吨,增长43%。

工业经济效益回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5%,比上年下降14.3个百分点;全年产品销售收入29.89亿元,下降12.2%;实现利税总额2.03亿元,减少1.28亿元。从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各项指标看,工业增加值率36.5%,增加2.7百分点;资金利税率3.5%,下降2.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4%,下降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8%,下降3.1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58%,下降6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O.8次,减少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7%,下降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8137元/人,增加19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