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八师石河子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农八师统计局 石河子市统计局 世纪之交的2000年,师市党委和市人民政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团结和带领垦区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做大做强石河子垦区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顽强拼博、真抓实干,战胜了各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0年,师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改革、企业改制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投资重点突出,农工危旧住房改造继续得到加强,市、镇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初步统计,全年垦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师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3.01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6亿元,增长13.4%,第二产业增加值14.28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7亿元,增长9%。三大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一产占37.9%,比上年上升14.6个百分点,二产占43%,比上年上升6.7个百分点,三产占19.1%,比上年下降21.3个百分点。在13%的增速中,一产拉动4.9个百分点,二产拉动5.6个百分点,三产拉动2.5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101元,增长12.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763元,增长19.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慢,国企改革内在动力不足;科教兴石力度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基础仍脆弱,种植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增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影响经济良性发展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 农业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夺得全面丰收。2000年,师市党委继续坚持“抓农业带全局”和“坚持突出发展棉花产业”不动摇,以“稳粮、增棉、增畜、增肉、发展名优特”的农业生产方针为指导,加大了对农牧团场的改革力度。对农机具、机井、林果业、畜牧业等进行了产权转让形式改革,大力推行了连队整体租赁、大额风险抵押承包、土地长期固定等改革举措,以实施精准农业、膜下滴灌技术及配套的栽培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一年来经过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团结拼博、真抓实干,战胜了大风、低温、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夺取了农业的全面丰收。全年垦区完成农业增加值15.34亿元,农业总产值29.3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5%、7.7%。师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5.26亿元,增长13.4%,完成农业总产值29.05亿元,增长7.6%。除粮食外,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粮食总产14.36万吨,减少5.51万吨,棉花总产17.94万吨,增加2.53万吨,油料6134吨,增加1294吨,蔬菜25.64万吨,增加3.35万吨。 林果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26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林业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蟠桃、酿造葡萄、西甜瓜等名优特瓜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年末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3485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9519公顷。瓜类6.24万吨,水果8292吨。 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年来师市畜牧业在转轨、转制方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推广现代养殖新技术、实施高频繁殖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配套政策。年末牲畜存栏和畜产品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50.5万头,其中猪16.32万头,羊32.21万只,大牲畜1.97万头;肉类总产量22507吨,牛奶20065吨,羊毛1058吨,禽蛋6108吨。全年共出栏生猪21.9万头,出栏肉羊15.72万只,仔猪繁育率84.4%,成活率92%;绵羊繁殖率106.6%,羔羊成活率95.3%。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207吨,比上年增长22.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机械动力1.77千瓦,比上年增长4.8%。有大中型拖拉机4734台,小型拖拉机3978台,农用排灌机械1957台,收获机械210台。农用地膜施用量8673吨,农药施用量1035.9吨,化肥(折纯)施用量55880吨。有效灌溉面积184.13千公顷。团场和农村全年用电量22105万千瓦时。 乡镇企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25亿元,实现利税1.2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8.9%和10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业升级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增长,整体效益回升。2000年,师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较大进展。天富电力、天宏纸业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八棉、八毛实施了债转股,八一制糖厂、食品厂、第四机床厂、稀土化工厂、糠醛厂五家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五小”企业12家。同时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广泛开展学邯钢、学亚星活动,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全年师市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整体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垦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62亿元,工业总产值3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6%和2%。师市实现增加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增长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6.9亿元,下降6.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22.9亿元,下降3.4%,重工业产值10.4亿元,增长10.5%;大中型企业完成16.6亿元,下降18.5%。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产销衔接正常。产销率96%,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完成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54.6万吨,下降7.3%,发电量9亿千瓦时,增长7.1%,纱3.9万吨,增长14.7%,布7562万米,增长6.6%,味精3901吨,下降22.9%,酒精985吨,下降84.3%,番茄酱22644吨,增长55.4%,饮料酒25190吨,增长10.1%,食用植物油59809吨,增长10.8%,小麦粉4.1万吨,下降26.8%,饲料30576吨,下降24.2%,机制纸及纸板3.9万吨,增长25.8%,塑料制品3.6万吨,增长71.4%,水泥23万吨,下降1.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9.3%,比上年增长53.5个百分点;全年产品销售收入35.5亿元,增长44.9%;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增加3.3亿元。从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各项指标看,工业增加值率34.8%,增加7.2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5.7%,增加5.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7.1%,增加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3.7%,下降18.3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69.2%,下降3.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次,增加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6%,增加9.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896元/人,增加1150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