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九师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 外贸行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注重深挖市场潜力,转变管理职能,不断提高服务和协调水平,培育发掘外经贸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兵团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开展以代理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多种经营,大力吸引外地私营企业挂靠我师,外贸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401万美元,增长576.3%,其中出口10138万美元,增长814.9%,进口263万美元,下降38.3%。 八、保险业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承保金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保险费总收入4068万元,增长8.6%。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012万元,增长17.0%;农业险保费收入1578万元,增长7.9%;财产险保费收入1476万元,增长23.0%。赔款(给付)金额2615万元,增长23.5%,其中短期人身险理赔金额457万元,增长27.9%,寿险给付金额64万元,下降24.9%;财产险赔款金额674万元,增长5.1%;农业险赔款金额1420万元,增长5.3%。综合赔付率87.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全师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7个,其中新项目16个,师“十五”期间承担的9个兵团科技扶贫项目通过兵团科技局的验收,师承担的《新疆绿翔糖业甜菜制糖生产线工艺优化》项目获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师组织承担的《农九师野生神香草试验基地建设》和《鹿血系列产品开发》获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办公室颁发的优秀项目奖。继续大力推进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普及,全师共引进粮油、蔬菜等优良品种30余个,良种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了滴灌节水技术、集约养殖技术、北方保护地无公害蔬菜配套种植及甜菜宽膜膜上精量点播等实用技术,种植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继续加强科技示范推广活动,现有科技示范连68个,科技示范户1728户,示范面积180190亩。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年共组织科技培训班203期,授课专家125人。参加培训职工29842人次,投入科技培训经费59.1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师拥有成人大专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农业广播学校1所,普通中学15所,高级中学1所,小学16所。开放教育大专、本科在校生507人;电大及联办大专、本科在校生138人;在校中专生466人。普通中小学生在校学生14450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720人,初中在校学生4235人,小学在校学生8495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263人。年内考入全国普通大中专以上院校的学生502人,升学率95.6%;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认真贯彻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全师共有6902名团场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共免教课书款81.29万元、免杂费88.91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7.67万元。顺利完成了三个团场的“二期义教”工程、五个团场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四个团场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验收;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新机制,为师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经。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连连通”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在完成50户以上已通电连队通广播电视的基础上,积极申报20户以上已通电居民点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完成了中央和兵团党委给贫困户的1236台电视机赠送工作。为加强师直文化基础建设,师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认真组织系列文化活动,由师党委宣传部、文化局精心创编的以“家在兵团”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节目在兵团第六届文艺汇演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受到兵团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组织三节期间职工群众文化活动,共演出文艺节目171个,演员3284人次,演出66场次,观众达27000人次;继续实施下团入连的“双百工程”(放映100场电影、演出100场文艺节目);开展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文化活动。 认真做好典型宣传。2006年,推出了以梅莲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在全兵团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梅莲先进事迹的热潮。为加大对梅莲的宣传力度,制定完成了“六个一”宣传方案,即一篇报告文学——《梅秀巴山》在《西陲时报》、《兵团日报》全文刊发;一部电视专题片——《情系巴山》在兵团电视台展播;一篇言论文章——《大医精诚德为先》在《西陲时报》刊发;一个文艺节目——《巴尔鲁克山的天使》在兵团第六届文艺汇演中获优秀创作节目二等奖;一组连环画——《梅绽巴山》印制2000册发放师各单位;一个报告团——梅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全师报告,报纸、电视均开辟了向梅莲学习专栏。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继续加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理的专项工作;开展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和行风评议活动;扎实做好防治人禽流感的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建立起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及应急救治网络体系。年末拥有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疗机构33个,卫生防疫机构12个,拥有病床63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6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7人,执业医生数4.8人,注册护士数3.8人,病床8.9张。全年共收治门诊病人21.7万人,住院人数1.12万人。 十、人口与职工生活 年末总人口71156人,其中男性37340人,占总人口的52.5%;女性33816人,占总人口47.5%。出生人口353人,出生率5.0%;死亡人口270人,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长率1.28‰。总户数23855户,其中农牧团场总户数18404户。已婚育龄妇女14497人,采取节育措施的有13518人,节育率93.3%,其中汉族节育率94.0%,少数民族节育率77.1%,流动人口节育率81.0%。计划生育率为100%。 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321万元,增长9.4%,其中农牧团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634万元,增长12.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979元,增长7.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9%,其中农牧团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384元,增长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13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024人。全年收缴养老统筹金4273万元,支付14047万元,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支付率100%。养老统筹继续保持两个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