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八师石河子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0-01-20 农八师石河子市统计局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种形式文艺演出230场次,观众25万人次,放映电影7400场次,观众18万人次。开展了“石河子之歌”征集活动,新编豫剧《边城警魂》获兵团“五个一工程”奖,有三幅艺术作品获全国“群星奖”。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全线开通,调频立体声广播正式开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荣获“自治区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地区”称号。艾青诗歌馆建成开馆。公共图书馆总藏书127千册,《石河子报》全年发送256万份,《绿风诗刊》共发行2万册,《绿洲声屏报》全年发行34万份。文化市场环境不断净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1998年,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和区域卫生规划开始启动,“初保”成果得到巩固,一批团场级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达到一等站,中心血站基本建成,“五苗”接种率达99%。年末师市公有制卫生机构51个,其中:医院33个,门诊10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有病床位417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794人,其中医生2731人,护师、护士1776人。治理脏、乱、差及除“四害”活动成效显著,建成改水工程276处,自来水普及率100%。药品市场管理、个体医疗机构管理、地方病防治等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师市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40余次,有15万人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承办了一系列上规模的体育竞赛活动。在自治区级以上比赛中,全年共获金牌18枚,银牌14枚,铜牌16枚;12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68人达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培养了国家二级以上裁判员29人,业余体校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了36名体育人才。学校体育进一步提高,达标人数32440人,达标率92%。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8年末,师市总人口58.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3%,其中男性29.98万人,占总人口的51.5%,女性28.21万人,占总人口的48.5%。少数民族2.9万人,占总人口的5%;汉族55.29万人,占总人口的95%。全年人口出生率9.79‰,人口死亡率5.32‰,人口自然增长率4.47‰。计划生育率99.98%。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1998年,师市下岗职工三级保障线初步形成,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

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19.91万人,比上年下降6.4%。年末职工人数16.61万人,比上年下降8.9%,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5.27万人,下降11.9%,集体单位职工0.54万人,下降15.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1.85万人,增长5.9倍。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展开,已覆盖144个国有企业、81个集体企业、18个农牧团场、109个机关事业单位。年末有13.7万职工、7.5万离退休职工、3500名合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养老保险金2.65亿元,支付2.3亿元。全年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1298名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再就业转岗培训人员183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下降,但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职工平均货币工资5819元,比上年下降4.2%(扣除物价因素,下同);农牧团场人均纯收入3064元,下降2.7%;石河子乡人均纯收入3745元,增长1.1%。农牧团场因农产品降价、承包收入减少及部分困难企业职工收入减少是造成师市整体工资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全年城乡住宅竣工面积48.88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工程33.6万平方米,团场(乡)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内对部分重点污染企业投资955万元、安排了26个项目进行整治。对全市的水、气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治理,积极做好农业环境和小城镇环境建设规划,开展了市区空气质量周报工作。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自然降尘四大指标及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噪声平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十一、石河子市

1998年,石河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6%,第二产业增长18.9%,第三产业增长7.6%。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农业增加值3.24亿元,比上年增长8.6%。粮食总产6.79万吨,下降24.9%;棉花总产2.16万吨,增长27.1%;甜菜总产8.72万吨,增长21.3%。年末牲畜头数7.53万头(只),增长17.9%,肉类总产0.43万吨,增长18.7%。全年工业增加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7%,重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34.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建筑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21.8%;完成货运周转量5.67亿吨公里,增长18.8%;完成旅客周转量2.64亿人公里,增长2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亿元,增长1.43%。

职工生活有所改善,人口控制及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全年职工平均货币工资6492元,比上年增长0.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达9.4平方米。市区年末总人口26.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9%,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5.4‰。计划生育率99.96%。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年内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投资2000万元新建和改建北一路、西一路、北五路、南三路、北一路沥青砼快慢车道8.03万平方米,架设路灯180盏;投资790万元,改造了游憩广场;配套完善了公共及环卫设施,垃圾袋装化和容器化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园林绿化质量再上新水平;

西工业区市场等全面开工兴建,建筑面积达13.38万平方米。全年市区公交运营车辆234辆,营运线路新增3条,液化气用户达5.8万户。城市出租汽车1380辆。城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4号小区和中心农贸市场分别蝉联“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和自治区“物业管理优秀大厦”称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均有较快发展,城市对外交往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注: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业增加值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资及收入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职工人数下降除存在部分职工下岗外,主要是农牧团场加大对长期脱岗职工清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