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八师石河子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1-20 农八师石河子市统计局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农八师统计局

石河子市统计局

2003年,垦区人民在师市党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师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克服了“非典”、低温、干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综合

2003年,师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初步统计,石河子全垦区完成生产总值6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师市完成生产总值63.52亿元,增长11.6%。人均实现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289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19.3%。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第一产业占20.2%,第二产业占21.2%,第三产业占58.6%。在11.6%的增速中,第一产业拉动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6.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的质量不高,经济效益还不够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农业产业化步伐较慢,工业化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城镇化水平需继续提高;团场和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团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好转,部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农业重灾之年夺取丰收,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实现了团场增效、职工增收。2003年师市农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深入贯彻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1+3”文件精神,坚持围绕“四个一百万工程”,以效益为中心,加大精准农业及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落实了高密度植棉、节水灌溉、机采棉等三大农业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向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方向发展。全年师市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6.9千公顷(235.35万亩),比上年降低3.25%;完成农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7.5%,完成农业总产值40.96亿元;粮食总产13.13万吨,减少1.73万吨;棉花总产19.03万吨,减少0.29万吨;油料0.24万吨,减少0.16万吨;蔬菜43.29万吨,减少12.1万吨。

林业生产稳中有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46千公顷,增长127.4%;退耕还林面积5.5千公顷,增长42.9%。全年水果产量1.11万吨,增长13.3%。

在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的同时,以畜牧业为突破口的大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牲畜出栏数明显提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又上新台阶。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59.44万头,降低3.4%,其中牛2.75万头,猪16.24万头,羊40.24万只,分别增长3.4%、降低11.6%和增长0.07%;牲畜出栏头数为49.44万头,增长22%;全年肉类总产量2.81万吨,增长8.5%;牛奶产量3.03万吨,增长23.1%;羊毛产量0.12万吨,增长11%;禽蛋0.79万吨,增长4.9%。

渔业生产略有降低。水产品产量为0.31万吨,降低10.2%。

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2万千瓦,增长9.6%;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机械动力2.27千瓦,增长11.3%;有大中型拖拉机4217台,小型拖拉机6137台,采棉机32台。农用地膜施用量8922吨,农药施用量1262吨,化肥(折纯)施用量5.49万吨,增长8.6%。团场和农村全年用电量3.04亿千瓦时,增长17.5%。

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利税1.54亿元,增长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呈现。以食品、纺织、化工、现代农业装备、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工业企业总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依托开发区这个平台,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力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三家上市公司发挥比较优势,取得了良好效益。全年师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工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10.8%。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9.5亿元,增长1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21.7亿元,增长7%,重工业产值18.3亿元,增长1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27.3亿元,增长45.9%。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产销衔接正常。完成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48.4万吨,降低15.7%;发电量10.7亿千瓦时,增长16.3%;纱3.9万吨,增长18.2%;布4251万米,降低20%;味精2615吨,增长22.7%;番茄酱4.1万吨,增长5.1%;饮料酒5899吨,降低73.9%;食用植物油6.4万吨,增长27.7%;小麦粉7.1万吨,降低1.4%;饲料2.4万吨,降低8.4%;机制纸及纸板5.4万吨,增长10.2%;塑料制品4.6万吨,下降12.2%;水泥23万吨,增长17.3%。工业产销率为99.2%。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0.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产品销售收入43亿元,增长23.6%;实现利税总额2.7亿元,增长1亿元。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各项指标:工业增加值率29%,降低1.8%;资金利税率3.4%,增长0.8%;总资产贡献率4.9%,提高1.8%;资本保值增值率94.3%,下降29.8%;企业资产负债率63.3%,提高2.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0.97次,增加0.0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7%,提高11.6%。

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值和效益均实现增长。2003年,师市建筑业紧紧抓住开发区扩大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上升的有利契机,积极开拓建筑市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全年师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3.8亿元,增长11%;房屋竣工面积100.4万平方米,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69%。师市在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争创优质工程,使工程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由泰安建筑公司承建的东苑花园一期住宅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填补了兵团空白。